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搜索文档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 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他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围绕繁 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精品创作,在省域层面进行了深邃思考和整体谋划,提出了很多富有战略 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探索,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的优秀作品",指导推动浙江的文化精品创作走在前列。这期间,浙江文化建设大步跨越,文化建设的 多项重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底至2007年初,浙江共有230余件优秀作品 在国际和全国性赛事上获奖,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这些理论思考与实践 探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高度重视文化精品作用,鲜明提出"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 要标志,是书写文化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 文化精品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谋划文化建设,把文化 ...
以大采风活动推动新时代美术繁荣发展
人民网· 2025-07-21 22:40
文艺创作方针 - 中国美术家协会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历时近一年筹备,是全国美术界首次大规模、长时段的主题艺术实践活动 [1] - 活动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强调文艺创作最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1][2] - 毛泽东同志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习近平总书记72年后重申"社会主义文艺本质是人民的文艺" [2] 人民文艺理论 - 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是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其先进性和发展动力的体现 [3] -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主体、提升阅读生活能力、创新艺术表达形式、适应多样化文化需求 [3] - 文艺工作者需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用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精神力量 [4] 创作实践路径 - 深入生活是捕捉时代精神的关键,黄土画派刘文西数十次深入陕北、黄胄强调"多深入生活"、李焕民扎根川藏印证生活是创作唯一源泉 [5][6] - 克服当前美术创作同质化、概念化现象,必须通过深入生活获取真实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 [6] - 文联和协会需发挥组织优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组织采风活动,从人民实践中提炼创作主题 [7] 活动实施机制 - 建立"全国美协一盘棋"工作机制,实现选题、力量、资源、成果四共享,结合主题创作与志愿服务 [8] - 探索集体采风与个人驻留相结合、短期写生与长期蹲点等多元化方式,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 [9] - 加强媒体宣传策划,通过典型案例引导行业风气,推动优秀作品进入公共空间和大众生活 [10] 时代使命定位 - 文艺创作必须植根现实生活、顺应人民意愿,才能保持活力并服务民族复兴征程 [11] - 活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旨在书写人民奋斗史诗,攀登新时代艺术高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