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HVDC)
搜索文档
宏微科技(688711.SH):未与英伟达建立直接的商业合作关系
新浪财经· 2025-10-23 15:49
公司商业合作状态 - 公司目前未与英伟达(NVIDIA)建立直接的商业合作关系 [1]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拥有1700V GWB模块产品可适配固态变压器(SST)以面向高压直流领域的高电压平台需求 [1] - 公司将推出多款应用在HVDC电源系统的SiC器件和GaN器件产品 [1] - 新产品旨在进一步填补高压大功率场景下的高效功率器件供给 [1] 行业市场需求 - 高压直流领域存在240V、±400V、400V、800V高电压平台的需求 [1]
AIDC:NV入局,SST最新观点及投资建议
2025-10-16 23:11
行业与公司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行业 涉及公司包括晶方科技(或晶盘科技)、新特电子、四方股份、盛弘股份、阳光电源、云路股份、安泰科技、中国西电[1][6][7][13][14][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正向高压化和直流化方向发展 以应对算力密度提升带来的挑战[1][2][3] * 英伟达发布的800伏直流架构白皮书明确了未来电力系统向800伏发展的趋势 并提出从415伏到800伏的升级路径[2][8] * 传统低压方案面临散热和损耗问题 例如兆瓦级别功率下单线上承载电流超过18千安 增加散热难度和铜损[3][4] * 目前单机柜功耗达到16千瓦时 配电系统占地面积与IT机房几乎1:1 极大挤压数据中心空间[4] **关键技术方案** * 固态变压器技术通过高频工作缩小变压器体积 效率达到98%以上并有望提升至99%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将建设周期缩短至90天以内[3][11] * SST技术具备更高功率密度匹配性 能方便接入光伏、风电及储能等新能源 并具备纯净输出、无极调压和黑启动功能[1][5][10] * SAD方案通过一次性融合将10千伏交流输入直接转变为所需直流电压 减少多次转换的能量损耗和风险 并采用移相变压器提高效率[9] * SST相比传统技术具备五级调压、故障自我隔离、兼容整流逆变双向功能 且高频工作下低次谐波污染基本不存在[12]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计算需求高速增长 要求全直流架构适应新能源接入 并匹配智算中心设备比重提升[8] * SST预计在2027年左右实现规模化落地 比之前预期提前一至两年[1][5] * 英伟达入局带来直接变化 算力密度大幅提升导致配电密度必须相应提高[2] * 应对海外电网老化和电能紧缺问题 SST能提升高电压直接转换能力 并实现100%的新能源接纳 例如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8年数据中心用电将占美国总用电量的12%[10]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竞争优势与表现** * 晶方科技在SST整体解决方案中进度最快 北美AIDC占比达25% 国内约15% 北美区域产能接近20亿 预计2025年利润约7亿元 2026年约10亿元 有望占据千亿市场20%~30%份额[3][13] * 新特电子传统主业回暖 预计今年恢复正常增速 毛利保持35%以上 SAA产品正与国际客户接触 预计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通过测试[14] * 四方股份传统主业已到拐点 有望复苏 收入预期增长10%~15% 利润增长15%~20% 公司具备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能力 在SAT及AIDC布局中具有技术实力[15] **产业链受益环节** * 电力电子环节成本占比最高 盛弘股份、阳光电源等公司有望享受赛道红利[6] * 上游原材料如纳米晶材料及铁氧体磁芯生产商云路股份与安泰科技也将受益于赛道成长[6][7]
海外大厂引领高压直流革命,800V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数据中心供电行业 - **公司**:微软、谷歌、Meta、英伟达、阿里、百度、腾讯、台达、中恒、科华、欧陆通、和望、科士达、麦克米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数据中心供电架构演变趋势 - 数据中心供电架构经历三代演变,第一代是 UPS 方案,支持 10 - 15 千瓦功率;第二代采用开放式机架电源,效率提高 5 个百分点,支持 40 - 100 千瓦以上功率;第三代是高压直流(HVDC)方案,支持更高等级 IT 机柜功率并减少铜材用量[2] - 短期内(2025 - 2026 年)以 PSU 升级为主,功率从 3.3 千瓦提升至 12 千瓦,适用于现有数据中心改造;中期过渡到正负 400V 或 800V HVDC 系统;长期直接采用 10 千伏中压转为高压直流[1][9][10] 海外大厂 HVDC 布局 - 微软去年发布 Mont Diablo 分离式电源架构,目前 50 伏直流供电,未来可升级至 400 伏 HVDC[4] - 谷歌去年介绍短期过渡和终极方案,终极方案为正负 400 伏直流配电,提高能效 0.5 个百分点[4] - Meta 今年发布三步走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兆瓦级正负 400 伏 HVDC[4] - 英伟达今年 5 月推出 800 伏供电架构,预计 2027 年后与 Caber 架构同步推出,可支撑 600 千瓦以上机架功率[5] HVDC 对数据中心的影响 - 提高输配效率,降低传输损耗,应对潜在能源短缺风险,海外大厂积极推进以提高能效[6] - 减少铜材用量,控制基础设施成本;与新能源结合形成微网,优化能效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 不同企业推进新一代供电技术措施 - 微软用 Mont Diablo 分离式 50 伏直流供电,未来升级至 400 伏 HVDC - 谷歌设计终极正负 400 伏直流配电 - Meta 采取三步走策略实现兆瓦级正负 400 伏 HVDC - 英伟达逐步提升 PSU 功率密度,2027 年后推 800 伏解决方案[8] 国内外 HVDC 发展路径及差异 - 国外集中在 400 伏、正负 400 伏和 800 伏;国内因兼容性选 240 伏直流电,部分企业规划 400 伏或 800 伏产品[3][11][13] - 海外边柜电源放服务器机柜旁,国内采用集中式供电,市电和 HVDC 双路备用[14] 国内代表性 HVDC 产品 - 阿里巴拿马电源是 240 伏 HVDC 代表产品,由中恒供应;百度和腾讯有类似集中式供电方案;百度 2024 年推出支持最高 750 伏直流输出的新型电源系统[15] 相关公司 HVDC 领域布局 - 台达产品覆盖正负 400 伏和 800 伏,有固态变压器等产品及超级电容解决方案 - 中恒以巴拿马集中式整流模块为主,功率密度较台达低 - 科华以集中式高压直流供电影响为主 - 欧陆通去年推出 5.5 千瓦 PSU,研发 800 伏 ACDC 模块 - 和望凭借大功率电子技术优势,有望进入数据中心 HVDC 领域[16] 投资者建议 - AC/DC 转换器方面,高功率密度需求提升单位价值量,海外市场更明显 - DCDC 转换器方面,需 800V 转 50V 外置转换器解决兼容性问题,台达有相关产品,国内厂商少,市场需求增加或实现国产替代;关注中恒、科华等受益于海内外 HVDC 渗透率提升的公司[17][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边柜电源方案集成 AC - DC 电源等,可释放 IT 机柜容量,每个边柜可支撑 250 千瓦以上功率密度,向 HVDC 过渡时只需替换 power shelf 中的 AC - DC 模块[9][10] - 400 伏供应链成熟、成本低、安全性高;800 伏功率密度更高但供应链不成熟、成本高、安全性有风险;正负 400 伏兼具两者优点,但控制复杂且输配成本较高[10][11][12] - 远期新建数据中心通过固态变压器实现 10 千伏中压转 800 伏或 400 伏高压直流,形成微网并连接储能设备,但成本高、技术未成熟,国内大部分项目仍用传统方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