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频振幅合成因子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微观结构系列(30):高频振幅因子的内部切割
开源证券· 2025-08-09 15:26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理想振幅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价格维度切割日度振幅因子,刻画不同价格位置的资金多空博弈情况,构造高价振幅因子(V_high)和低价振幅因子(V_low),最终合成理想振幅因子[12][13] - **具体构建过程**: 1. 回溯股票最近N个交易日数据(默认N=20) 2. 计算每日振幅(最高价/最低价-1) 3. 选择收盘价较高的λ比例交易日,计算振幅均值得到V_high(λ) 4. 选择收盘价较低的λ比例交易日,计算振幅均值得到V_low(λ) 5. 取λ=25%,计算V=V_high(0.25)-V_low(0.25)作为最终因子[13] - **因子评价**:选股效果优异,但近两年表现略有波动[12] 2. **因子名称:分钟理想振幅因子** - **构建思路**:基于1分钟高频数据合并切割,通过分钟收盘价高低切割构造高价/低价分钟振幅因子[17][19] - **具体构建过程**: 1. 回溯股票最近N天(N=10)的1分钟数据 2. 计算每分钟振幅(最高价/最低价-1) 3. 选择分钟收盘价较高的λ比例(λ=25%)分钟数据,计算振幅均值得到V_high(λ) 4. 选择分钟收盘价较低的λ比例分钟数据,计算振幅均值得到V_low(λ) 5. 计算V=V_high(λ)-V_low(λ)作为最终因子[19] - **因子评价**:选股效果优于原始日度因子,分钟数据颗粒度更精细[17][21] 3. **因子名称:日内振幅切割因子** - **构建思路**:先对每日1分钟数据按情绪指标(如1分钟涨跌幅)切割,合成日度序列后再构造因子[27][28] - **具体构建过程**: 1. 对单日1分钟数据按情绪指标(如1分钟涨跌幅)排序 2. 选择指标较高的λ比例(λ=20%)分钟数据,计算振幅均值V_high 3. 选择指标较低的λ比例分钟数据,计算振幅均值V_low 4. 计算当日V=V_high-V_low 5. 回溯10个交易日计算V_mean和V_std,标准化后等权合成最终因子[28] - **因子评价**:1分钟涨跌幅切割效果最优,高频信息利用更充分[32][37] 4. **因子名称:高频振幅合成因子** - **构建思路**:将分钟理想振幅因子与日内振幅切割因子标准化后等权合成[43][44]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分别计算分钟理想振幅因子(N=10, λ=25%)和日内振幅切割因子(N=10, λ=20%) 2. 对两因子横截面标准化 3. 等权合成最终因子[44] - **因子评价**:两类因子相关性低(30%),合成后选股效果显著提升[43][44]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理想振幅因子** - IC均值:-0.051 - ICIR:-2.39 - 5分组多空年化收益:17%[12] 2. **分钟理想振幅因子(N=10, λ=25%)** - IC均值:-0.059 - ICIR:-3.1 - 5分组多空年化收益:19.5%[26] 3. **日内振幅切割因子(1分钟涨跌幅切割, λ=20%)** - RankIC均值:-0.067 - RankICIR:-3.82 - 5分组多空年化收益:16.7%[37] 4. **高频振幅合成因子** - RankIC均值:-0.086 - RankICIR:-4.58 - 5分组多空年化收益:22.4% - 沪深300样本: - RankICIR:-2.32 - 信息比率:1.53 - 中证500样本: - RankICIR:-2.13 - 信息比率:1.43[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