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土地微生物资源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守护黑土地“密码”,加强微生物资源保护
中国环境报· 2025-06-09 08:24
黑土地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与生态系统危机 - 东北地区黑土地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导致生态系统面临结构性危机削弱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1] - 微生物多样性每下降10%黑土碳库稳定性降低8%有机碳分解速率减缓35%[2] - 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导致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数量减少或消失影响新型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发[2] 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 建议在"十五五"期间实施资源战略储备、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集群培育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提升黑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1] - "梨树模式"通过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保水抗旱并留存微生物物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2] - 按照"存根脉、促转化、保安全"总体思路完善黑土地微生物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2] "一库三中心"保护体系构建 - 构建以国家黑土地微生物种质资源总库为核心统筹极端环境微生物采集中心、菌种功能鉴定与数据中心、功能微生物资源转化应用中心的综合性科研平台[3] - 总库设在黑龙江省履行战略资源长期保藏与应急储备职能三个中心分别承担样本采集、功能解析和产业转化职能[3] - 在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设置长期采样点每年收集800-1000份不同深度土壤样本并建立深度微生物培养组[3] 微生物资源保藏技术与网络 - 采用超低温冷冻、冷冻干燥和斜面传代等技术确保微生物在30-50年内保持活性和遗传稳定性[4] - 构建覆盖东北三省一区的"省级总库—区域性分库—野外动态监测站"三级保藏网络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4] - 定期备份重要菌株分别存储于主库和异地备份库确保资源安全性和完整性[4]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突破极端环境采样技术攻克永冻土层、冰封湖泊等特殊生境微生物活体捕获技术[5] - 建立多模态低温保藏体系形成零下80℃超低温冷冻、液氮保存与真空冻干相结合的标准化保藏方案[5] - 搭建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年度筛选高潜力菌种不少于5000株[5] 产业化方向与产业集群培育 - 设立黑土地微生物资源开发专项基金推行"菌种资源+专利授权"市场化开发模式打造微生物经济产业示范园[6] - 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开展抗肿瘤活性物质提取、抗菌抗病毒活性物质分离、免疫调节化合物挖掘和低温疫苗佐剂研发[6] - 在生态治理领域突破寒区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冻土碳封存功能微生物应用瓶颈[6] - 在绿色工业领域开发低温洗涤酶制剂和食品加工低温发酵菌种在特色农产品领域筛选有益微生物打造高附加值品牌[6][7] - 在畜禽养殖领域筛选有益乳酸菌、酵母菌等制作饲料添加剂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和产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