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土地资源稳定性
icon
搜索文档
地质调查局发布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家底儿”,总体稳定性较好
新京报· 2025-06-25 12:10
调查概况 -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东北地区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地表基质调查成果,覆盖面积41.17万平方千米 [1] - 调查历时3年,累计投入中央财政经费1.07亿元,动用调查人员711人,设备538台(套) [1] - 采集岩土水样品184643件,分析测试21类115种指标,获得测试数据1221908个 [1] 黑土地资源分布 - 基于29319个钻孔和剖面数据,圈定符合标准的黑土地资源面积38.75万平方千米 [1] - 表层黑土平均厚度56.85厘米,个别点位达610厘米 [1] - 平原区58个钻孔发现地下5-50米深度存在厚度大于20厘米的多层黑土 [1] 资源稳定性评价 - 采用6项指标综合评价:稳定区面积16.25万平方千米(占39.48%),较稳定区19.29万平方千米(占46.86%) [2] - 2米深度内全碳储量34.01亿吨,其中有机碳21.17亿吨 [2] - 0-20厘米土层全碳储量6.12亿吨(占18%),有机碳5.64亿吨(占26.64%) [2] 地表基质层构型特征 - 岩石基质:丘陵山地分布,黑土平均厚度39.06厘米,有机质47.52克/千克 [3] - 砾质基质:河流上游及山前过渡带分布,厚度60.59厘米,有机质54.56克/千克 [3] - 沙质基质:平原区分布,厚度61.78厘米,有机质37.19克/千克 [3] - 土质基质:古湖泊及风成土地区分布,厚度59.63厘米,有机质32.67克/千克 [3] - 泥质基质:湖沼区分布,厚度70.03厘米,有机质57.33克/千克 [3] 退化问题关联性 - 地表基质层构型与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等退化类型存在显著关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