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视工业化
搜索文档
2025云栖大会:⻁鲸⽂娱AI影视⼤模型已覆盖创意、拍摄、后期全流程
环球网· 2025-09-25 17:01
公司AI影视大模型技术进展 - 公司首次对外介绍其与通义万相协同研发的AI影视大模型系列,该系列已覆盖影视制作从前期创意、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1] - 该大模型系列包括运镜模型CameraWeaver、无穿戴AI面部动捕技术、AI表情增强等多项技术突破[1] - 模型旨在帮助主创团队在创意阶段快速落地分镜构想、拍摄期间高效生成3D场景、动漫后期制作自动模拟优化微表情[1] 前期创意阶段技术应用 - 针对行业痛点,公司研发了“影视级文生图”大模型,该模型区别于市面通用模型,在景别、构图视角等维度设置严苛标准以精准还原创作意图[3] - 该模型解决了主创团队“创意画面难落地”的问题,能够大幅提升前期沟通与分镜效率[3] 中期拍摄阶段技术应用 - 公司研发了图生3D场景技术模型,可支持基于单张图片重构3D空间,并同步生成多视角画面[3] - 该模型支持任意角度推拉摇移运镜,帮助主创快速确认空间布局,无需重新绘制2D分镜或搭建3D场景[3] - 相较传统方法需数周搭建UE虚拟场景,该技术模型可在2分钟内生成高精度3D空间场景,实现数百倍效率提升,且空间透视零误差[4] - 该模型在WorldScore的分数已成为榜单第一,目前已完成内部测试并应用于内部项目的分镜与虚拟拍摄预演协同[4] 后期制作阶段技术应用 - 公司针对动漫推出无穿戴面捕+AI精雕创新方案,通过自研表情生成模型精准还原补全演员微表情与口型细节[4] - 该方案将过去可能需要动画师花费几周手动调整关键帧的工作,升级为通过模型自动生成微表情,且质量达到影视级标准[4] - 该技术已在上半年成功应用于项目中,成为提升微表情精度与制作效率的关键工具,使手K修帧效率大幅提高[4] 技术研发目标与行业影响 - 公司明确表示AI技术的目标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解放创作者,让其从繁琐技术中抽身,专注故事本身[4] - AI技术被视为创作者的好帮手,旨在共同为观众打造更优质的内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