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ian economics
搜索文档
Weekly Commentary: Foreshocks
Seeking Alpha· 2025-10-25 19:05
I'm at about 30 years persevering as a “professional bear.” My lucky break came in late-1989, when I was hired by Gordon Ringoen to be the trader for his short-biased hedge fund in San Francisco. Working as a short-side trader, analyst and portfolio manager during the great nineties bull market – for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individuals I’ve met – was an exciting, demanding and, in the end, a grueling and absolutely invalu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Later in the nineties, I had stints at Fleckenstein Capital ...
Weekly Commentary: Infestation
Seeking Alpha· 2025-10-18 16:30
职业经历 - 拥有约30年作为专业看跌投资者的经验,职业生涯始于1989年底,在旧金山为Gordon Ringoen的偏空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 [1] - 在1990年代的大牛市中,为一位杰出的个人工作,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这是一段要求严格且宝贵的学习经历 [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自1999年1月起,与David Tice在达拉斯合作,于PrudentBear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长达16年,直至2014年底,期间看跌基金于2008年12月出售 [1] - 在进入投资行业之前,曾在丰田美国总部担任财务分析师,并在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期间工作 [1] - 大学毕业后最初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早期影响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1984年),之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MBA学位(1989年) [1] - 在1990年代初期,受The Richebacher Newsletter影响,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有幸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 在丰田工作期间,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 [1] 市场观点与研究创立 - 到1990年代末期,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但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认识到的变化 [1] - 受到启发,开始撰写博客,后发展成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并引用本杰明·安德森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大萧条时期为《大通经济公报》所写的杰出文章作为例证 [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力量是经济学的“圣杯”,但相信“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来发现 [1]
Weekly Commentary: Two Questions
Seeking Alpha· 2025-10-11 15:15
职业经历 - 约30年从业经验的专业看跌投资者,关键转折点在1989年底受雇于Gordon Ringoen,在旧金山为其偏向做空的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 [1] - 在1990年代大牛市期间,为一位杰出人士工作,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这是一段要求高、磨人但无价的学习经历 [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1999年1月开始与PrudentBear长达16年的合作,于2014年底结束,期间在达拉斯与David Tice共事,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直至2008年12月熊市基金被出售 [1] - 在进入投资业之前,曾在丰田美国总部担任资金分析师,正是在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期间在丰田的工作,使其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 [1] - 大学毕业后最初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分析理念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1984年),之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的MBA学位(1989年) [1] - 在1990年代初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Richebacher博士使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有幸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 1990年代末期,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发展,但这些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认识 [1] - 受到启发开始撰写博客,后成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并引用本杰明·安德森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大萧条时期为"大通经济公报"所写的杰出文章 [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 forces 是经济学的"圣杯",但相信"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来发现 [1]
Weekly Commentary: A Feature, Not A Bug
Seeking Alpha· 2025-10-04 15:35
职业经历 - 约30年职业看空分析师经验,于1989年底被Gordon Ringoen聘用为其在旧金山的偏空头对冲基金交易员[1] - 在1990年代牛市期间,为一位杰出人士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这是一段紧张激烈且宝贵的学习经历[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1] - 1999年1月加入PrudentBear,与David Tice共事长达16年,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直至2014年底,熊市基金于2008年12月出售[1] - 在进入投资行业之前,曾在丰田美国总部担任资金分析师,期间经历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1] - 大学毕业后曾担任普华永道注册会计师[1] 教育背景与学术影响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1984年),之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MBA学位(1989年)[1] - 在1990年代初期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该刊物使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1] - 1996年至2001年期间有幸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1] - 推崇Benjamin Anderson在1920年代咆哮牛市和大萧条时期为《Chase Economic Bulletin》所写的精彩文章,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1] 市场观点与研究动机 - 在1990年代末期,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识别[1] - 受此启发创办博客,后发展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动态[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 forces 是经济学“圣杯”的观点,但真正的“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来发现[1]
Weekly Commentary: Canary?
Seeking Alpha· 2025-09-27 16:45
职业经历 - 自1989年底起在旧金山为Gordon Ringoen的偏空头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在1990年代大牛市中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 [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1999年1月至2014年底在PrudentBear工作16年,与David Tice在达拉斯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直至2008年12月熊市基金出售 [1] - 在进入投资行业前,于丰田美国总部担任财务分析师,经历了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 [1] - 大学毕业后曾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早期影响 - 1984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 [1] - 1989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 - 1990年代初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奥地利经济学派巩固了其对经济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1996年至2001年期间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分析理念与出版物 - 1990年代末坚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识别 [1] - 受此启发创办博客,后发展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并引用本杰明·安德森在1920年代喧嚣和大萧条时期的著作 [1] - 认为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的知识才是经济学的“圣杯”,而非导致大萧条的力量 [1]
The state of Bitcoin venture capital and BTC’s collision with Wall Street w/ Eric Yates
Yahoo Finance· 2025-09-24 02:31
比特币的采用路径 - 比特币的采用将遵循三个主要的S曲线:首先是价值储存,其次是交换媒介,最后是记账单位[9] - 价值储存是目前比特币风险投资关注的重点领域,预计将长期作为核心用例[8] - 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的普及将需要更长时间,且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同步发生[10] 比特币与传统金融的融合 - 比特币代表了一种新的央行插件,为法币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真正中性、可预测的固定供应替代方案[17] - 银行采用比特币预计将在五年内使比特币交易量增长17倍[30] - 比特币借贷市场目前约占市值的50个基点,长期均衡点可能在150-200个基点[30] 稳定币的作用与影响 - 稳定币被视为比特币的特洛伊木马,其采用有助于构建使用加密签名进行支付和结算的基础设施[20] - 稳定币通过直接购买政府债务,正在对传统的两级银行体系进行脱媒[18] - 随着竞争加剧,稳定币发行商将在传递利息方面展开竞争,其储备资产将逐渐向比特币倾斜[22] 比特币的宏观经济影响 - 比特币实质上是一种做空因央行过度行为而膨胀的一切资产的方式,类似于没有时间衰减的看跌期权[14] - 随着比特币的成功,其他资产将出现非货币化现象,因为人为的低利率操纵迫使资本进行无效配置[13] - 在资本管制国家,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通常比稳定币更合理,可能被视作商品或财产而非触发美元相关要求[27] 比特币银行系统框架 - 全球银行体系采用两级结构,而比特币引入了一种新的中性央行插件模式[16][17] - 未来将出现新的比特币代理银行模式,银行体系将更深入地整合数字资产[30] - 比特币国库公司趋势将增长并经历洗牌,同时将发展出完整的资产管理侧,专注于可持续收益策略[31] 比特币的未来预测与挑战 - 长期来看,比特币将成为主导的稳定币储备资产[31] - 比特币有潜力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中性、非政治化的货币体系,从而改变一切运作方式[32] - 主要的挑战在于治理实验,即需要多少比例的供应被持有才能产生影响,或者少数非许可权益是否足以形成威慑[24]
Weekly Commentary: The Fed And The Third Mandate
Seeking Alpha· 2025-09-23 04:30
职业经历 - 拥有约30年作为专业看跌投资者的经验 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1989年底 当时被Gordon Ringoen雇佣 为其在旧金山的偏空头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 [1] - 在1990年代的大牛市中 为一位杰出的投资者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 这是一段要求极高且宝贵的学习经历 [1] - 1990年代后期 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1999年1月开始在PrudentBear工作长达16年 直至2014年底 在此期间与David Tice在达拉斯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 直到熊市基金于2008年12月售出 [1] - 在进入投资行业之前 曾在丰田美国总部担任财务分析师 正是在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期间在丰田的工作 使其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 [1] - 大学毕业后曾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分析理念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 主修会计和金融 之后获得了印第安纳大学的MBA学位 [1] - 在1990年代早期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 Richebacher博士使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 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有幸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 1990年代末期 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这些变化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认识 因此受到启发开始撰写博客 后发展成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 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 并推崇本杰明·安德森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大萧条时期为"大通经济公报"所写的精彩文章 [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力量是经济学的"圣杯" 但相信"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而被发现 [1]
Weekly Commentary: Q2 '25 Z.1
Seeking Alpha· 2025-09-15 23:45
职业经历 - 约30年职业空头从业经验,于1989年底被Gordon Ringoen聘请为其在旧金山的偏空头对冲基金担任交易员 [1] - 在1990年代牛市期间,为一位杰出人士担任空方交易员、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这是一段紧张且宝贵的学习经历 [1] - 1990年代后期曾在Fleckenstein Capital和East Shore Partners任职 [1] - 1999年1月开始与PrudentBear合作16年,直至2014年底,期间与David Tice在达拉斯担任策略师和投资组合经理,直至2008年12月熊市基金出售 [1] - 在进入投资行业前,曾在美国丰田总部担任资金分析师,正是在日本泡沫时期和1987年股市崩盘期间在丰田的工作,使其首次认识到对宏观分析的热爱 [1] - 大学毕业后曾在普华永道担任注册会计师 [1] 教育背景与早期影响 -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俄勒冈大学(主修会计和金融,1984年),之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MBA学位(1989年) [1] - 在1990年代初期成为《The Richebacher Letter》的热情读者,伟大的Richebacher博士使其接触到奥地利经济学,并巩固了对经济学和宏观分析的终身热情 [1] - 有幸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协助Richebacher博士完成其出版物 [1] 分析理念与出版物 - 到1990年代末期,确信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领域正在发生重大发展,但这些未被传统分析和媒体所认识 [1] - 受到启发开始撰写博客,后成为Credit Bubble Bulletin,旨在阐明这些发展 [1] - 认为同期分析具有巨大价值,并引用本杰明·安德森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大萧条时期为《大通经济公报》所写的杰出文章 [1] - 认为理解导致大萧条的力量是经济学的“圣杯”,但相信“圣杯”将通过认识和理解当前非凡的全球泡沫时期而被发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