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 cell depletion
icon
搜索文档
Artiva Biotherapeutics (ARTV)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22:47
公司概况 * Artiva Bio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 成立于2019年 [2] * 公司的核心平台是同种异体、非基因修饰的NK细胞疗法 其NK细胞来源于脐带血单位 [2] * 从一个脐带血单位可以生产出数千个冷冻小瓶 每瓶含有10亿个冷冻保存的NK细胞 产品保质期达3至4年以上 [2] * 其NK细胞疗法与单克隆抗体联用 单抗负责靶向 NK细胞则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 从而实现比单用单抗更强大的B细胞杀伤效果 [2] * 疗法以输液即用型培养基分装 通过5至10分钟的静脉推注给药 是细胞疗法中最接近生物制剂的形态 [3] * 公司最初在肿瘤学领域进行了大量临床工作 目前业务重点已转向自身免疫领域 正在进行多项不同适应症的试验 [3][4] 技术平台与作用机制 * 该NK细胞疗法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其安全性优于基于T细胞的疗法(如自体或异体CAR-T、T细胞衔接器) 后者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报道 而NK细胞可实现强效杀伤且无此类副作用 [3] * 疗法采用CYFLU(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 氟达拉滨Fludarabine)方案进行淋巴细胞清除 其作用一是防止免疫系统排斥攻击异体细胞疗法 二是显著降低B细胞负荷 为NK细胞存活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0][11] * 在联用方案中 利妥昔单抗(Rituxan)按标签建议使用(相隔14天给予1克) NK细胞则作为外源性高剂量添加 以增强单抗的活性 [16][17] * 公司认为其疗法的目标产品特征是兼具高效力(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和安全性(允许在社区环境中给药) [7] 临床开发与试验设计 * 公司近期更新显示 其试验已超过12个临床中心 入组并治疗了超过12名患者 [26][29] * 与自体CAR-T不同 其现货型(off-the-shelf)产品使得患者入组后无需等待即可在一周内接受治疗 [29] * 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分享 pooled 数据 重点展示B细胞耗竭程度和安全性特征 因为这两点在所有适应症中具有可比性和意义 [30] * 公司还计划在年底前宣布其主攻的首选适应症(lead indication) 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1] * 在2025年上半年 公司计划分享在该首选适应症中一组患者的疗效数据 以便与标准护理(standard of care)进行对比 [32] * 当前试验包含两个剂量水平 起始剂量为每次10亿个细胞 最高剂量为每次40亿个细胞 这两个剂量在肿瘤学试验中已显示出相似的效果 [46] 安全性数据与CYFLU方案解读 * 公司认为市场对CYFLU方案存在大量误解 其安全性风险被夸大 因为过去无法将CYFLU的影响与细胞疗法本身的影响区分开 [10] * 其使用的环磷酰胺剂量(约1.5克)仅为风湿病学中Eurolupus方案最低推荐剂量(约3克)的一半 氟达拉滨的剂量也有文献支持曾在数十名患者中每月使用一次 持续6个月 且耐受性良好 [11][12] * CYFLU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短暂的 通常持续2至4周 在此期间 大多数试验患者会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 [12][13] * 评估安全性的关键将是与现有生物制剂相比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率 例如 已知单用利妥昔单抗的严重感染发生率为5%至10% [21] * 公司正在努力生成可支持其在真正的社区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数据 其目标是患者出现发热等状况时 社区医生可以像处理利妥昔单抗反应一样 先尝试泰诺等简单处理 而非必须召回患者或立即使用托珠单抗(tocilizumab) [23][24] 疗效预期与竞争格局 * 疗效评估将不再过分强调B细胞耗竭和免疫重置(immune reset)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 而是更关注实际的应答率(response rates)和可用于FDA审批的临床终点 并与最佳标准护理进行对比 [34][35] * 公司不认为其疗效需要与自体CAR-T相匹配 其治疗范式(treatment paradigm)侵入性更低 且因其现货型特性及对淋巴细胞清除方案的接纳 允许进行多次给药(例如当前方案允许在6个月时进行第二个周期治疗) 这为其提供了灵活性 [43][44] * 其信心源于在肿瘤学领域的成功经验:其N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用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实现了与自体CAR-T相当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 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edian duration of response)已达19.4个月(尚未达到中位数) [39] * 同样 与CD30单抗(Afumed)联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也显示出高完全缓解率和良好的持久性 [40] * 公司认为深度B细胞耗竭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浪潮 多种模态都有机会 竞争的关键在于在所选的首选适应症中 展现出相对于该适应症最佳标准护理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 [37] 未来发展路径 * 公司希望凭借其展示的进展和数据 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break out) [33] * 由于起步剂量已在肿瘤学中验证有效 且安全性良好 公司认为不需要进行大量剂量优化 有望在当前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内直接推进到关键性试验(pivotal trial)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