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贵金属材料产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5-27 14:13
贵金属材料行业投融资概况 - 贵金属材料行业融资规模不大,近五年每年融资事件不超过2起,融资金额从2020年的0.32亿元波动升至2024年的2亿元,2025年前三个月融资金额累计已达3.2亿元 [1] - 单笔融资金额呈上升趋势,2014-2022年平均规模基本在5000万元以下,2024-2025年3月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超1.5亿元人民币 [2] - 行业融资轮次集中在A轮及后期阶段,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仅各一起,反映行业发展较为成熟 [10] 投融资方向与重点企业 - 行业投融资主要集中于先进技术研发领域,代表性企业奇纳新材(高端特种金属材料研发)获投4次,酷滴科技FX Expert(贵金属交易平台)获投3次 [7] - 投资者以国内资本机构为主(如泰合资本、华泰紫金),外资在贵金属交易平台领域较活跃(如贝塔斯曼、Multicoin Capital) [11] 产业基金与政策支持 - 贵金属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较小(0-5亿元),但下游应用领域基金规模显著,如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达50-100亿元 [14][15] - 政策推动贵金属循环利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等文件明确支持贵金属回收和深加工技术,相关绿色基金规模最大超100亿元 [17][18] 产业园区建设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共有4处在建贵金属材料产业园区,总投资额超17亿元,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和企业自筹 [20][21] 行业兼并重组特点 - 2018-2025年兼并重组以横向整合为主(占比超70%),典型案例包括山东黄金收购银泰黄金股权(2023年)、中金黄金收购莱州中金矿业(2023年,48.6亿元) [23][24] - 纵向整合案例较少,如聚和材料收购江苏连银新材料股权(2023年,1.2亿元) [23][24]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科技日报· 2025-05-12 08:45
目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稳定输出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素。相较于传 统的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具有建设 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 惯量响应等多种功能。如今,新型储能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对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高速发展 过去5年,我国新型储能行业高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中 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灵活性调节资源。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迅速。在产业内生动力、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新型储 能发展步入快车道。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投 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首次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