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搜索文档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 子公司诚通碳汇中标碳汇合作开发 项目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5 12:51
项目概况 - 中标项目范围包括塔城地区现有林地面积约1,763.43万亩、耕地面积约1,660.88万亩、草地面积约9,469.62万亩的碳汇资源开发 [1] - 项目开发时限为签订合同后24个月内完成首期上市交易 合作年限初步确定为20年 [2] - 项目采用全过程包干合作开发模式 开发费用由开发商承担 利润分成模式合作 [3] 对公司影响 - 公司借助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机遇积极布局碳汇交易业务 [4] - 诚通碳汇作为央企碳资产经营平台 参与制定林业碳汇国家标准 项目顺利实施将提升公司碳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4] - 中标项目不会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不会形成对甲方的业务依赖 [5] 项目实施 - 实际面积和范围以最终审定与核证为准 合作年限以正式合同约定时间为准 [1][2] - 诚通碳汇将按招标要求办理合同签订 以正式合同内容为准组织碳汇开发 [6]
聚焦负荷中心低碳保供!源网荷储智多场景用户侧储能应用沙龙报名启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8:45
新型储能与负荷中心低碳转型 - 东部和南部负荷中心作为经济最发达、能源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1] - 新型储能可提供不同时间尺度和类型灵活性,已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规模化发展,未来将在保供应、促消纳和电网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1] - "源网荷储"智能化协同是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平衡难题的核心路径 [1] 活动主题与目标 - 活动主题聚焦激活负荷中心低碳灵活性资源,探索用户侧储能发展新机遇,推动"源网荷储"智能化协同 [2] - 活动目标包括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规则、分析工商业储能及虚拟电厂发展趋势、探讨技术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链合作 [3] 活动内容与议程 - 将发布《负荷中心低碳保供与灵活性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涵盖亮部区域和南部区域研究成果 [5] - 专题讨论包括用户侧储能市场政策分析、电网需求响应、分布式储能项目模式、二氧化碳储能运营案例及科技租赁赋能等议题 [6] - 设置产业链合作环节,包括源网荷储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6] 行业参与与组织 - 主办方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方为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邀政府、能源投资商、高耗能企业、储能设备制造商及科研机构等参会 [5] - 活动将于2025年7月24日在江苏苏州举办,搭建行业高端交流平台 [4][5]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科技日报· 2025-05-12 08:45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1] -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稳定输出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素[1] - 新型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1] 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特征 -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中第二大灵活性调节资源[2] - 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到137.9吉瓦,同比增长59.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78.3吉瓦,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26.5%[2] - 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注册储能相关业务企业超过28万家,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8.9万家,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3]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实现突破[3] - 锂离子电池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较高,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产业化进程加速[3] - 压缩空气储能向更高功率规模等级方向加速发展,新增项目功率规模向三百兆瓦级及以上发展[3] 新型储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 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应用要求,部分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如电化学储能的耐高温隔膜材料制备技术、电池修复与回收再利用技术等[4] - 市场和价格机制尚不完善,全国性的储能价格机制还未形成共识,新型储能行业市场和价格机制尚不足体现其多重价值[4] - 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不健全,检测认证不充分,新型储能项目准入和评价标准不完善[5] 促进新型储能发展的建议 - 强化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示范,构建新型储能科技创新与技术储备体系[6] - 制定可持续的市场发展机制,完善新型储能相关价格机制,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6] - 健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标准协同发展,构建检测认证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