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Data and Analytics
搜索文档
SNOW Benefits From Expanding Partner Base: A Sign for More Upside?
ZACKS· 2025-10-22 00:01
公司业务增长动力 - 客户基础显著扩张,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新增533名客户,其中包括15家全球2000强企业,净新增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1% [2] - 大额客户群体持续壮大,有50名客户过去12个月收入超过100万美元,总计数达到654名 [2] - 与主要云提供商(如微软Azure、AWS、谷歌云)以及系统集成商和技术创新者的合作增强了其市场触达并推动平台采用 [3] - 与微软Azure的合作成效显著,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Azure成为增长最快的云平台,同比增长40% [4] 人工智能战略与合作 - 企业AI解决方案需求增长成为关键推动力,公司与Palantir建立合作,将其AI数据云与Palantir的Foundry和AIP平台集成 [5] - 该合作旨在帮助联合客户(如Eaton)创建统一的AI驱动数据系统,以提高运营效率、加速AI应用开发并改善客户体验 [5]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在云数据和分析领域面临来自亚马逊和Alphabet等主要参与者的激烈竞争 [6] - 亚马逊云服务(AWS)需求强劲,受企业从本地部署向云迁移以及利用生成式AI能力推动,在2025年第二季度与百事可乐、爱彼迎等大公司达成协议 [7] - Alphabet通过其Google Cloud的BigQuery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扩大市场影响力,并受益于与英伟达的合作,率先提供其Blackwell和下一代Vera Rubin GPU [8] 股价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59.1%,表现优于Zacks计算机与技术行业23%的回报率和互联网软件行业16.4%的增长率 [9] - 股票估值存在溢价,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5.58倍,高于互联网软件行业平均的5.45倍,价值得分为F [12] - 市场对2026财年每股收益的一致预期为1.17美元,过去30天内维持不变,该数字预示同比增长40.96% [15]
Snowflake vs. Amazon: Which Cloud Data Stock Has an Edge Now?
ZACKS· 2025-10-07 02:2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云分析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353.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306.3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5% [2] Snowflake (SNOW) 业务表现 - 公司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实现了125%的净收入留存率,并实现了19%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客户总数达到12,062个 [3] - 公司拥有654个过去12个月产品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客户,以及751个福布斯全球2000强客户 [3] - 在2026财年上半年推出了约250项新功能,包括Snowflake Intelligence、Cortex AI SQL等,以简化数据管理并增强AI驱动洞察能力 [4] - 近期推出了面向金融服务的Cortex AI和托管模型上下文协议服务器,帮助金融机构安全地部署AI模型和应用 [5] - 与OpenAI、Anthropic和Microsoft Azure的合作增强了其AI能力,其中Azure是增长最快的云平台,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0% [6] Amazon (AMZN) 业务表现 - 公司通过AWS提供完全托管的Redshift数据仓库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快的分析和无缝的SQL集成 [7] - AWS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达到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年化收入运行率已超过1230亿美元 [8] - 云服务需求强劲,受到企业加速从本地部署迁移到云端以及利用生成式AI能力的推动 [8] - 在2025年第二季度与百事公司、爱彼迎、Peloton、纳斯达克和日产汽车等主要公司达成了协议 [9] 财务与估值指标 - Snowflake股票在年内迄今上涨了52.3%,而Amazon股票同期上涨了0.1% [12] - Snowflake的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5.04倍,高于Amazon的3.07倍 [14] - Snowflake的2026财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1.17美元,过去30天内略有上调,预计同比增长40.96% [17] - Amazon的2025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为6.76美元,过去30天内上调0.44%,预计同比增长22.24% [17] 公司比较与结论 - Amazon多元化的AWS生态系统和强劲的收入增长使其相比Snowflake具有更可持续的增长优势 [18] - Snowflake面临来自超大规模云提供商的激烈竞争,以及为支持AI计划而增加的GPU基础设施支出带来的成本压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