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Carbon Goal
搜索文档
打造绿色科技新优势差距在哪儿?何处着力?
经济日报· 2025-11-18 18:13
落实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提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绿色科技创新在破解环境难题、提升治理效能方面 的重要作用。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 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 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近年来,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明显的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 等特征,随着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高速发展,多学 科交叉与创新显著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驱动产业加速重构布局。环保产业正逐步实现对污染治 理、资源利用、节能降碳等领域的全链条覆盖,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市场快速扩容。以生态环境监测为 例,随着全面数智化转型升级,已经形成"天空地海"一体化全域感知、智能高效的新一代监测网络。 纵观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优势显著。欧盟通过严密的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绿色技 术创新,不断实现碳中和与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经济高效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突破。与之相 比 ...
科技成果 | 南昌大学: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的创新工艺开发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19 20:37
论坛与平台概况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聚焦非粮生物基领域创新科研成果和商业化可行性 [2] - 论坛主办方DT新材料致力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已完成1500+次技术和项目对接 [2] - 论坛将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公开征集并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2] - DT新材料旗下运营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官网www.bio-basedlink.net,作为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设有“供需库-科技成果转化”栏目持续收集相关创新成果 [10] 核心科技成果: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创新工艺 - 成果名称为“生物基中链二元羧酸的创新工艺开发”,由南昌大学研发 [5] - 目标产品为中链二元羧酸(C5-C8,包括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全球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并持续扩大 [5] - 当前市场主要依赖石油基路线生产,存在碳排放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分离困难等问题,生物基制备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5] - 项目采用创新的双羰基化催化技术,以生物质衍生的平台化合物(如甘油、糠醛、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制备目标产品 [5] 技术优势与竞争力 - 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高、产品选择性好的优势,生产过程碳排放远低于石化路线,符合欧盟碳边境税及国内绿色制造标准 [5] - 项目通过构建可再生供应链,从源头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契合全球“双碳”目标与绿色制造趋势 [7] - 一步双羰基化合成技术实现产品选择性≥85%、催化剂回收率≥99.99%,较传统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综合成本 [7] - 生物基产品通过碳足迹认证有助于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填补国内生物基C5-C8中链二元羧酸在高端应用场景的空白,形成“技术降本-绿色合规-市场适配”三重竞争优势 [7][8] 知识产权与合作模式 - 该成果已发表国内专利5篇 [9] - 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发、成果转化或知识产权转让 [9]
6.9万亿!刚刚,又一个彻底引爆中国经济的行业出现了
前瞻网· 2025-05-13 09:41
全球500强在华投资趋势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始终是跨国资本布局的核心阵地,2025年是全球经济周期切换和中国"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 [1] - 世界500强在华投资呈波动状态:2019年因贸易冲突下滑,2021年因中国制造业韧性回升至高点,2024年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再次回落 [1] - 投资逻辑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映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和新质生产力重塑效应 [2] 行业投资格局演变 芯片半导体 - 2020-2023年蝉联榜首,2024年重回第一,反映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成效 [3] - 投资环节分布:设计环节占比34%-43%,材料20%,设备25%,制造12%,封测6%-7.5% [6] - 投资主体演变:2018年以金融/工业/车企为主,2021年外资涌入,2023年后以中资银行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主导 [8] 新能源与汽车产业 - 新能源行业从2019年第5飙升至2023年榜首,2024年稳居第二,印证"双碳"目标下绿色生产力爆发 [3] - 汽车产业借新能源革命稳居前列,新能源汽车带动钢铁矿产企业成为主要投资者 [10] - AI在汽车产业应用占比:上游芯片23.3%,中游技术层31%,下游应用层45.8% [4] AI与高端制造 - AI连续5年稳居前五,机器人2024年首次入榜,体现"中国智造"升级趋势 [4] - 高端装备、新材料排名上升,反映产业链"补短板"加速 [4] 航空航天产业崛起 - 投资增速达32%,远超其他行业最高10%的水平,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13] - 大飞机产业突破:C919交付量2024年达12架(同比增4倍),C929进入精细化设计,C939启动预研 [15] - 商业航天爆发:2025年至少10款新型火箭首发,可回收火箭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9万亿元(CAGR 20%) [17][20] 投资主体特征 - Top15投资者以中资银行为主,中信集团2023-2024年蝉联第一,互联网科技企业(联想/小米/腾讯)参与度高 [9] - 投资阶段集中在A-C轮,单项目金额较高,体现长期战略布局特征 [25] - 跨国公司如西门子/高通/三星积极布局,但中资企业主导趋势明显 [24] 未来展望 - 投资逻辑从市场扩张转向技术协同与全产业链生态共建,受内外双轮驱动 [25] - 核心赛道聚焦芯片/AI/汽车,航空航天成为新增长极,2030年航空制造营收预计超1.1万亿元(CAGR 1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