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ual Payload ADCs
icon
搜索文档
Sutro Biopharma (NasdaqGM:STRO) 2025 R&D Day Transcript
2025-11-13 00:02
Sutro Biopharma 2025 R&D Day 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生物制药公司Sutro Biopharma (NasdaqGM: STRO),专注于开发抗体药物偶联物[3] * 行业为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特别是针对癌症治疗的下一代ADC技术[3][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新战略与执行力 * 公司在2025年3月进行战略调整,新管理团队专注于快速推进差异化ADC管线[4][6] * 通过两次重组,将团队从约350名全职员工缩减至约130名,并将现金跑道延长至2027年中[7] * 将制造网络完全外部化,以提高供应链弹性并降低消耗[7] ADC技术平台的差异化优势 * 平台能够优化ADC的每个组件,包括抗体、连接子和载荷,实现均质的DAR8 ADC,甚至可达DAR16而不影响药代动力学[10] * 使用β-葡萄糖醛酸酶连接子策略,通过非天然氨基酸进行位点特异性偶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10] * 抗体在无细胞系统中生产,无Fc效应且非糖基化,避免了传统ADC常见的间质性肺病或眼部毒性等副作用[10][11] * 该技术使ADC药物暴露量比传统ADC高2至3倍,有望提高安全性和疗效[11] 主要在研项目进展 STRO-004(组织因子ADC) * 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并开始入组,预计2026年获得初步顶线数据[13] * 在GLP毒理学研究中最高非严重毒性剂量达到50毫克/千克,而已获批的组织因子ADC仅为3毫克/千克[21][22] * 临床前数据显示在低至1毫克/千克的剂量下即开始出现抗肿瘤活性[26][27] * 在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研究中,单次5毫克/千克剂量显示73%的最佳客观缓解率,在所有测试的肿瘤类型中均观察到至少部分缓解[30][31] STRO-006(整合素β-6 ADC) * 计划于2026年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14] *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25毫克/千克剂量下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病或肺炎[14] * 药代动力学表现优异,半衰期达7至8天,游离依沙替康水平比传统竞争对手ADC低约10倍[62][63] 双载荷ADC平台 * 宣布PTK7为首个全资拥有的双载荷ADC项目靶点,目标在2026年末至2027年初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15][69] * 双载荷ADC旨在克服耐药性,将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载荷组合,例如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和微管抑制剂[16][17] * 在临床前研究中,双载荷ADC能够使对单载荷ADC耐药的肿瘤产生反应[68] * 与Astellas合作的双载荷免疫刺激ADC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初进入临床[15][77] 关键意见领袖观点 * Dr Tony Tolcher强调了ADC开发的关键因素,包括靶向已验证的抗原、使用Fc沉默抗体、可调节的DAR和稳定的连接子化学[48][49][53] * 指出大多数ADC因安全性问题失败,而Sutro的技术通过精确的载荷比例控制解决了双载荷ADC的主要挑战[46][50] 其他重要内容 财务与运营亮点 * 公司在2025年三次延长现金跑道,目前预计至2027年中,尚未包括所有合作里程碑付款[7] * 通过外部化CDMO网络和模块化制造降低了运营成本[7] 临床开发策略 * STRO-004的剂量递增研究从1毫克/千克开始,基于临床前活性数据,旨在快速达到治疗相关暴露水平[34][35] * 研究入组标准限定于常见表达组织因子的肿瘤类型,以增加观察到活性的可能性[34] 科学验证与差异化 * 无细胞制造平台能够快速整合和优化多种专有技术,提高ADC的治疗指数[56] * 在PDX模型中使用临床相关剂量水平进行测试,提高了临床转化的预测价值[28][29][55] * 双载荷ADC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耐受性良好,剂量高达25毫克/千克,未因更高DAR和两种不同载荷而影响安全性[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