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system cycle bottom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港交所-金融体系周期底部信心增强;评级增持
摩根· 2025-06-09 13:29
June 8, 2025 10:07 PM GMT HK Exchanges & Clearing | Asia Pacific More confidence in financial system cycle bottom; OW | What's Changed | | | | --- | --- | --- | | HK Exchanges & Clearing (0388.HK) | From | To | | Price Target | HK$440.00 | HK$500.00 | We raise our ADV and earnings forecasts for HKEX, factoring in strong YTD performance and higher confidence in a financial system cycle bottom. We expect the shift from financial tightening to development to support ADV and IPO volume amid loosening IPO requir ...
摩根士丹利:中国金融行业-为何我们对金融体系周期触底更有信心
摩根· 2025-06-05 14: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Attractive”(有吸引力)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金融体系周期已见底,经历10年金融清理后,主要金融风险得到控制,行业将从风险控制模式转向发展模式 [1][27] - 贷款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接近底部,未来将逐渐稳定并反弹,这将成为金融股的关键催化剂 [4][49] - 工业产能过剩风险将以稳定和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有助于控制长期金融风险 [10][89] - 平安、友邦保险、港交所和中型银行等将受益于这些趋势,有望实现两位数回报,2025年预期股息收益率达6%以上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体系进入发展模式 - 过去10年的金融清理使主要金融风险得到控制,最大的信贷风险拖累已过去,预计不会有重大的金融监管收紧举措,行业将转向规范发展 [27][28] - 主要历史金融风险已清理,包括高资本市场杠杆、影子银行、P2P、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问题 [29] - 金融体系流动性紧缩、A股市场调整、零售信贷不良率上升、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地方政府融资下降等周期性干扰已基本结束,行业将恢复增长 [35][36] 房地产相关损失消化 - 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信贷风险已被市场参与者消化,过去四年约7万亿元的相关损失已被消化,未来2 - 3年预计还有1万亿元的信贷损失将被消化 [37][40] - 中国信贷周期中最大的拖累——地方政府融资——在2024年见底,地方政府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下降最严重的时期已过去,预计未来收入将稳定在8 - 9万亿元 [42][44] 贷款和金融收益率接近底部 - 随着金融体系从风险控制模式转向发展模式,更高的利率有助于更好地分配信贷和资本,预计贷款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将逐渐稳定并反弹 [48][49] - 窗口指导的减少将支持贷款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市场导向的利率改革将推动收益率回升 [50] - 当前低利率环境主要是由于窗口指导和政策干预,而非市场力量,去除窗口指导将使存款和金融资产收益率显著反弹 [66] - 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净利息负担合理,无需进一步降息 [68][69] 工业信贷风险稳定解决 - 工业信贷风险总体可控,将以市场化方式逐步解决,政策制定者将更加关注资本支出合理化,以控制长期金融风险 [88][89] - 资本支出合理化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已取得显著进展,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放缓,制造业利润增长回升 [94][97] - 预计未来12个月工业产能过剩风险将以稳定和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有助于缓解PPI压力和信贷风险 [26][103] 金融板块表现向好 - 年初至今银行板块表现强劲,A股市场中,沪深300银行指数总回报率达9%,而沪深300指数为 - 1.5%;H股市场中,银行也取得了稳定且较高的回报 [111] - 保险行业由于利率稳定、股市有利和销售趋势良好,仍有增长空间;中型银行的盈利增长将逐渐恢复;港交所的金融风险见底将推动香港市场的IPO和交易量 [118][119] - 继续看好国有银行作为防御性选择,因其股息收益率高且回报稳定,尤其推荐建设银行H股 [127][128]
摩根士丹利: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表明金融体系周期于2024 年触底
摩根· 2025-05-16 13: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有吸引力(Attractive),分析师预计未来12 - 18个月行业覆盖范围的表现相对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具有吸引力 [4][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和地方专项政府债券资助项目的质量审查,2024年上半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和地方专项政府债券发行进行严格控制,标志着金融体系周期在2024年触底 [2] - 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社会融资总量(TSF)增长将放缓,原因包括政府债券支持减少、产业信贷合理化以及银行贷款发放更趋理性,且信贷增长与产能扩张相关度降低,有助于企业盈利并降低长期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社会融资总量(TSF)数据情况 - 4月TSF同比进一步反弹至8.7%,新增TSF为1.16万亿元,较2024年4月的负值同比增加1.2万亿元 [7] - 政府债券仍是关键驱动因素,同比增速加快至20.9%,年初至今政府债券增加4.85万亿元,同比增加3.58万亿元 [7] - 4月企业债券净发行同比增加,扭转了去年因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严格控制而出现的显著下降趋势 [7] - 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自1月以来理性且相当稳定,总体新增贷款仍然疲软,同比下降62%,部分原因是季节性因素 [7] - 住户存款同比增长保持在10.7%的高位,企业存款同比增长进一步回升至2.1%,这是金融体系周期触底的另一个迹象 [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情况 | 公司(代码) | 评级(截至日期) | 价格(05/14/2025) | | --- | --- | --- |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 | 增持(O)(02/28/2025) | 15.16港元 |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999.SS) | 减持(U)(09/29/2022) | 17.26元人民币 |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99.HK) | 减持(U)(10/29/2024) | 12.92港元 |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 | 持平(E)(10/29/2024) | 20.90港元 |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SS) | 持平(E)(05/20/2022) | 27.07元人民币 | |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300059.SZ) | 增持(O)(08/22/2024) | 22.53元人民币 | | 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O) | 增持(O)(11/18/2024) | 111.71美元 |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881.HK) | 持平(E)(02/27/2020) | 7.87港元 |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881.SS) | 减持(U)(09/29/2022) | 16.88元人民币 | |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000776.SZ) | 减持(U)(05/20/2022) | 17.31元人民币 | |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776.HK) | 持平(E)(01/06/2023) | 11.46港元 | |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688.SS) | 持平(E)(09/23/2024) | 17.44元人民币 | |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886.HK) | 持平(E)(09/23/2024) | 12.94港元 | |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NOAH.N) | 减持(U)(04/16/2025) | 9.78美元 |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288.SS) | 持平(E)(05/07/2019) | 5.64元人民币 |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88.HK) | 增持(O)(10/19/2020) | 5.06港元 | | 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08.HK) | 增持(O)(05/04/2021) | 8.06港元 | |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169.SS) | 持平(E)(08/17/2022) | 6.33元人民币 | |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838.SS) | 增持(O)(08/17/2022) | 18.36元人民币 |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88.SS) | 持平(E)(05/07/2019) | 5.68元人民币 |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988.HK) | 增持(O)(01/10/2020) | 4.71港元 |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328.HK) | 减持(U)(05/20/2022) | 7.20港元 |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28.SS) | 减持(U)(09/05/2014) | 7.72元人民币 | |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926.SS) | 持平(E)(08/17/2022) | 15.31元人民币 | |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02142.SZ) | 增持(O)(08/17/2022) | 26.32元人民币 | | 中国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98.SS) | 持平(E)(04/16/2025) | 7.65元人民币 | | 中国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998.HK) | 增持(O)(04/16/2025) | 6.59港元 |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939.HK) | 增持(O)(10/11/2012) | 6.90港元 |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39.SS) | 持平(E)(05/07/2019) | 9.25元人民币 |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818.HK) | 减持(U)(05/12/2023) | 3.57港元 | |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818.SS) | 减持(U)(05/20/2022) | 4.00元人民币 |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36.SS) | 增持(O)(01/07/2019) | 44.81元人民币 |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968.HK) | 增持(O)(09/20/2018) | 49.30港元 |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6.SS) | 持平(E)(05/12/2023) | 4.20元人民币 |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88.HK) | 增持(O)(05/12/2023) | 3.95港元 |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18.HK) | 减持(U)(05/12/2023) | 6.49港元 | |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5.SS) | 减持(U)(06/30/2015) | 7.69元人民币 |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98.HK) | 增持(O)(08/09/2013) | 5.63港元 |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98.SS) | 持平(E)(09/19/2022) | 7.23元人民币 | |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166.SS) | 增持(O)(02/25/2019) | 22.93元人民币 | | 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N) | 2.97美元 | |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00001.SZ) | 增持(O)(05/07/2019) | 11.43元人民币 |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58.HK) | 增持(O)(11/01/2016) | 5.06港元 | | 奇富科技(QFIN.O) | 增持(O)(08/25/2020) | 45.08美元 |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00.SS) | 减持(U)(12/07/2021) | 12.15元人民币 |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