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otemporal dementia

搜索文档
Passage Bio (PASG)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5 20:00
Passage Bio (PASG) 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公司为临床阶段基因药物公司Passage Bio 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2] * 核心临床项目为治疗额颞叶痴呆的PBFT02 属于基因疗法[2] * 行业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 特别是基因疗法和罕见遗传病治疗[2] 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优势与科学依据 * PBFT02针对GRN基因突变的额颞叶痴呆 该疾病在美国和欧洲约有18,000名患者 C9orf72突变患者约21,000名[3] * 疾病机制为GRN基因功能不全导致颗粒体蛋白前体水平降低 进而引发溶酶体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4] * 颗粒体蛋白前体为分泌蛋白 其作用机制非常适合AAV基因疗法和交叉校正[5] * 临床前研究显示AAV1衣壳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显著优于AAV5和AAV9变体 因此选择AAV1作为PBFT02的衣壳[6] * 通过颅内注射(ICM)给药 可实现广泛的脑和脊髓分布 且给药剂量比全身性AAV给药低两个数量级[9] 临床数据与疗效 * 已完成前两个队列研究 正在筹备IDMC会议以关闭队列二并开启队列三[7] * 剂量一为4.5E13基因组拷贝/患者 剂量二降至2.2E13基因组拷贝/患者(原剂量的一半)[8] * 已治疗9例患者 本次展示前8例患者数据 平均病程约3年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平均为10分(总分24分)[10] * 剂量一治疗的患者脑脊液颗粒体蛋白前体水平在12个月时平均超过25 ng/ml 并持续到18个月[15] * 剂量二的首例患者在30天时已达到7.6 ng/ml 处于正常范围(3-8 ng/ml)的高值[15] * 血浆神经丝蛋白水平(神经退行性标志物)在4名治疗满一年的患者中年平均变化率为3.7% 显著低于未治疗患者的29%年增长率[17] 安全性概况 * 8例患者中5例无严重不良事件(SAE) 3例出现SAE[11] * 剂量一有2例无症状静脉窦血栓 经抗凝治疗后完全缓解[11] * 剂量二有1例肺栓塞(伴发全身性感染)[12] * 因3/8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事件 决定对所有未来患者添加预防性抗凝方案(低剂量阿哌沙班)[12] * 无临床显著免疫反应报告 免疫抑制方案仅为类固醇(3天静脉注射+57天口服)[19] * ICM给药过程无并发症 操作时间短(总过程<1小时 针头停留时间约10分钟)[10] 竞争格局与差异化 * PBFT02为一次性ICM给药的AAV1疗法 12个月时颗粒体蛋白前体水平达26 ng/ml 并显示持久性至18个月[18] * 反义疗法需每月静脉注射 仅达到4-5 ng/ml水平[18] * 另一种一次性AAV9疗法ICM给药 12个月时颗粒体蛋白前体水平为4-8 ng/ml 且显示从第2个月到第12个月水平下降[19] * 公司认为一次性疗法对行为痴呆患者及其家庭更具优势[18] 研发进展与未来计划 * 将在2025年下半年寻求基于悬浮培养生产工艺的监管反馈[3][21] * 2026年上半年报告剂量二的最新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数据 并寻求注册试验设计的监管反馈[3][21] * 将修订试验方案:引入短期预防性抗凝 纳入更早期患者 排除更严重进展患者[20] * 将继续招募FTD GRN和FTD C9患者[20] *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启FTD C9患者的临床研究[20] * 正在推进亨廷顿病临床前项目 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披露更多数据[21] 生产能力与财务 * 已开发出基于悬浮培养的生产工艺 单个批次预计可生产超过1,000剂剂量二 完整衣壳率超过70%[21] * 截至第二季度末现金余额为5,800万美元 现金预计可持续到2027年第一季度[22] 其他重要内容 * 颗粒体蛋白前体提升已被证明可改善TDP-43病理 FTD GRN、FTD C9和ALS均存在TDP-43病理[20] * 已与FDA就功能效力测定达成一致[21] * 公司市场研究表明一次性疗法将更受家庭和医生青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