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igh dividends
icon
搜索文档
Are covered call ETFs like JEPI, JEPQ, ULTY, and XYLD worth it?
Invezz· 2025-10-08 23:01
Covered call ETFs like JEPI, JEPQ, ULTY, and XYLD have done well in the past few years, attract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 assets as investors embraced their high dividends. JEPI, the biggest covered ... ...
CITIC(00267) - 2024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6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529亿元 同比增长10.6% 其中对中信金控的全年并表贡献了部分增长 现有业务扩张贡献人民币144亿元 分别占8.5%和2.1% [6] - 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达到人民币582亿元 同比增长1.1% [6] - 每股盈利为11.8元 连续四年实现增长 表现优于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 [10][11] - 研发投入达到人民币252亿元 占总收入的3.34% [93] - 海外资产达到人民币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3.7% 占总资产的0.6% [11][73] - 海外收入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1.4个百分点至15.1% [11][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综合金融服务板块 - 金融板块收入达到人民币2,794.69亿元 利润为264.9亿元 [14] - 中信银行收入达到人民币2,132亿元 利润为686亿元 同比增长3.7%和2.3% [16] - 中信银行年化净息差下降1个基点至1.77% 不良贷款率1.16% 下降0.02个百分点 [16] - 中信证券收入达到人民币638亿元 利润为217亿元 同比增长6.2%和10.1% [17] - 中信信托收入达到人民币53.8亿元 利润为26.5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增长27%至2.6万亿元 [18][19] - 中信保诚人寿新业务价值达到8.2亿元 同比增长16% [21] 先进智造板块 - 收入达到人民币507.93亿元 利润为8.65亿美元 [22] - 中信戴卡铝车轮销售同比增长4% 铸件销售同比增长6.5% [23] - 中信重工增长显著 新生效订单超过人民币150亿元 同比增长28.7% [24] - 研发投入保持在总收入的7% [24] 先进材料板块 - 中信特钢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51亿元 同比下降4.2%和10.4% 但优于同行 [26] - 超高强度钢和不锈钢特钢产品同比增长23%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至4.21% [26] - 南钢股份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23亿元 同比下降14.8%和增长6.4% [27] - 核心先进钢铁材料销量261.49万吨 占总钢利润28% 销售毛利率增长1.14个百分点至17.17% [27] - 中信金属实现收入人民币亿元 利润22亿元 同比增长4.2%和8.8% [28] - 铜贸易规模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1%和63% 均创历史新高 [28] - 中信资源实现收入95亿港元 利润5.7亿美元 同比增长14%和83.8% [28] 新消费板块 - 中信国际电讯澳门5G用户增长约51% 市场份额提升至53.3% [30] - 中信出版实现收入16.9亿元 同比下降1.7% 利润1.2亿元 同比增长2% [31] - 毛利率提升约4.09个百分点 [31] - 隆平高科巴西玉米种子市场份额超过21% 78个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 [32][33] - 长虹汽车销量约10万辆 同比增长1.1% [33] 新型城镇化板块 - 实现收入人民币469.87亿元 利润51.35亿元 同比增长8.3%和137.4% [34] - 房地产开发收入增长40%至约人民币147亿元 [34]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价值同比增长75%至人民币307亿元 [3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业务覆盖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 [72] - 海外资产和收入均超过公司整体增长率 分别为10.6%和6.6% [11] - 中信证券国际业务收入增长16% 在离岸中国债券承销排名第一 香港股权融资和中国公司全球并购排名第二 [18] - 南钢股份年出口量超过150万吨 增长25% [27] - 海外项目新签合同价值和新生效合同价值分别增长约2.5倍和1.8倍 [6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建立协调差异化发展框架 推进金融核心倡议 创建五大任务的CITIC模式 [7] - 实施"明星供应链"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 专注于高端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62] - 在传统行业进行明星转型 在全球建立三家灯塔工厂 [62][63] - 新兴产业实施明星创造活动 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的基金 投资孵化超过1,000家公司 [64] - 国际化是长期战略方向 提出"走出去找中信 来中国找中信"的双品牌战略 [74][75] - 深化国际协作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连接世界的桥梁 [67]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兴经济体 聚焦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78] - 建立"2+4+N"研发体系 建设数字技术和智能采矿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金融科技、生物育种、先进金融材料、轻量化材料四个领域 [9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受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和潜在风险等挑战 但长期支撑因素和基本趋势未变 [5] - 公司抓住宏观政策机遇 许多国际机构已改善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44] - 在金融领域抓住机遇 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收入需要同比下降 但中信证券收入增长6.2% 利润增长10% [45] - 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加快 公司与深度求索合作 聚焦算力升级和AI应用 [46] - 消费领域表现良好 抓住电影《哪吒第二》等机会 相关书籍销量达170万册 [48][49] - 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环境利率走低 [110] - 宏观经济层面 国家政府对产业链、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支持 [117] 其他重要信息 - 标普将中信有限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A-提升至A 稳定展望 创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13] - 公司推出股东回报三年计划 承诺稳步提高股息支付率 [9] - 2024年股息支付率达到27.5% 末期股息每股0.36元 全年股息每股0.55元 同比增长6.8% [9][10] - 累计向股东派息1,200亿港元 股息收益率7% [39] - 计划2024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27% 2025年不低于28% 2026年不低于30% [40] - 公司市值年内增长27.5% 过去四年累计增长124% [43] - 建立创新协作风险化解模式 持续压降风险 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 [15] - 2024年重组重整项目价值亿元 现金回流129亿元 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负债不良率下降 [66] - 风险化解模式已化解风险人民币820亿元 盘活近78个高风险房地产项目 交付6.6万套房屋 [8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的股息支付计划以及市值管理方面的举措 [37][38] -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每年派息两次 股息支付稳定增长 上市10年累计派息1,200亿港元 股息收益率7% [39] - 2024年发布2026年股东回报计划 2024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27% 2025年不低于28% 2026年不低于30% [40] - 董事会决定2024年股息支付率提高至27.5% 增加约1.5个百分点 全年股息每股0.55元 同比增长6.8% [41] - 未来将采取稳定可持续的股息政策 同时改善业务表现 增强股东回报 [41] - 市值方面 公司抓住宏观政策机遇 作为综合性企业能够抓住这些机会 [44] - 将继续深化改革 提高精细化管理 优化股权管理 主动化解房地产风险 [50] - 加强资本市场沟通机制 让投资者更好理解公司优势 [52][55] - 考虑到宏观环境和公司稳定业务及高股息支付率 相信市值有较大潜力 [56] 问题: 深化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果以及全球化战略面临的新挑战和风险 [57] - 公司随改革开放成长 在新起点上继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58] - 金融板块和金融成功跑赢市场 建立全球竞争力金融系统 [59] - 实施"明星供应链"项目 推动制造业转型 专注于高端、智能和绿色发展 [62] - 新兴产业实施明星创造活动 管理规模超3,000亿元基金 投资孵化超1,000家公司 [64] - 努力降低风险 管理房地产和地方负债风险 2024年重组重整项目价值亿元 现金回流129亿元 [66] - 深化国际协作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连接世界的桥梁 [67] - 国际化是传统优势 长期战略方向 45年来秉持改革开放理念 主动融入全球化 [71][72] - 海外业务覆盖超16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资产和收入均增长 [73] - 基于40年国际发展经验 聚焦发展路线和区域预测 支持机制 [74] - 区域选择上将港澳作为国际化重要中心 巩固金融优势和科技创新投资 [76]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和新兴经济体 聚焦小而美民生项目 [78] - 拓展发达经济体 深化与国际伙伴政策 扩大朋友圈 [80] - 支持机制方面 提供国际人才支持 区域协同平台 加强海外风险管理机制 [81] 问题: 产融协同和风险化解的进展以及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重要措施 [82] - 产融协同风险化解是独特产业创新模式 取得良好进展 [83] - 创新业务模式 金融子公司和产业子公司协同 隔离风险 盘活资产 [84][86] - 风险化解模式有效 2022年以来已化解风险人民币820亿元 盘活近78个高风险房地产项目 交付6.6万套房屋 [87] - 上海董家渡项目三次开盘三次售罄 106套房源售完 [88] - 深圳东晓桐项目历史遗留20年土地权属问题已动工建设 [89] - 深圳红树湾项目已售罄 收入达32亿元 [89] - 科技创新是公司特色 创新是DNA 近年收入增长扎实 创新是引擎之一 [92] - 2024年研发投入252亿元 占总收入3.34% 获得约11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累计有效专利超10,000项 [93][94] - 建立"2+4+N"研发体系 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个重点领域 多个区域级研发中心 [94] - 成果转化方面 充分利用集团应用场景 推进产业应用 [96] - 实施"AI+"行动和协同 不同业务协同落地大量科研项目 [97] - 建立人才链 实施"星海行动" 选拔10名首席科学家、15名高级专家和300名青年人才 [99] - 与深度求索合作 不同规模模型已接入系统 实现私有化部署 [100] - 赋能传统行业 如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南钢股份、中信金属资源等 [101] 问题: 稳定净息差的措施 [102][103] - 中信银行去年净息差1.77% 优于同业 近三年净息差下降28个基点 [103] - 意味着增加收入220亿元 优化ROE 1% 在低利率环境下保持资产效率非常重要 [104] - 原因一是目标明确 坚持稳定净息差目标 五年前已预测利率下降 提出稳定净息差目标 [105] - 通过深化价值管理理念 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负债比 有利于净息差 [105] - 原因二是策略得当 聚焦降低负债成本 优化结构 [107] - 负债成本率大幅降低 储蓄占比提高 公司储蓄占比52% 增长9个百分点 [108] - 个人储蓄增长3个百分点 比同业优4个百分点 [108] - 主动增加长期储蓄 特别是三年定期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部分 [108] - 三年定期存款成本平均略低约3.3% 但与三年前相比 成本比大型银行低14个基点 差距缩小24个基点 [109] - 资产方面聚焦安全 处理沉没风险 不追求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的收益 [109] - 贷款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 平均收益率4.24% 票据和贴现率1.9% [110] - 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环境利率走低 [110] - 央行量化货币基金政策也会促进利率下降 NPI下行趋势和政府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对行业也有影响 [111] - 贷款下行趋势压力较大 负债方面央行加强银行净息差 但负债成本降低不能抵消收益率下降 [111] - 近年稳定净息差已采取很多措施 建立定价管理方法和贷款管理机制 [112] - 去年储蓄成本逐渐降低 [112] - 未来采取更多措施稳定净息差 减少净息差降幅 做得比同业好 [113] - 资产方面扩大贷款比例 收缩低收益票据约1,000亿元 调整债券投资结构 [113] - 负债方面加强交易银行发展 提高非定期储蓄比例 [114] 问题: 金融板块盈利能力的来源 [116]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金融业务面临调整和重组压力 但转型过程中也有新的增长机会 [117] - 国家政府对产业链、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强支持 [117] - 公司全牌照优势 覆盖企业融资不同阶段需求 [117] - 未来聚焦五个方面提升金融竞争力 [118] - 深度协同整合 发挥金融价值 基于科技企业特点和多牌照优势 推出"股、贷、险、债"服务模式 [118] - 覆盖96%专精特新企业 加强银行、租赁、养老基金等服务 [118] - 聚焦金融科技、养老金融服务 将优势转化为护城河 [119] - 国际化战略方面 帮助中资企业出海 提供跨境融资和离岸融资服务 [120] - "走出去找中信 来中国找中信"双品牌战略 [120] - 加强资产配置能力 多种增长策略如国家九条、并购六条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运营能力 [121] - 抓住市场机遇 提高财富管理能力 关注零售客户 [122] - 提供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 利用全牌照优势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和定制化资产管理产品 [122] - 聚焦重点客户 管理风险 降低风险成本 利用AI技术赋能更精准营销 实现更智能风险管理和化解 [122] - 今年启动核心项目 利用金融优势和实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现全面综合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和股东回报 [122] 问题: 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水平以及风险释放是否已近尾声 [123][124] - 公司在业务扩张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化解 通过近年不懈努力 成功降低风险 稳定资产质量 [125] - 房地产方面落实政府政策 实现房地产领域发展 扩大白名单项目 [125] - 聚焦重点领域防风险 促进行业协同 化解风险 促进房地产资金发展 [125] - 行业集中度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 NPL比率下降约0.48个百分点 [126] - 2024年底房地产企业资产余额率较2024年更集中风险降低38% [126] -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 2024年采取措施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有12万亿元组合政策 [126] - 业务主要集中江西至江山栋省份 下降16%明显 [126] - NPL不良资产集中在广州和内蒙古 [126] -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原则 主动聚焦白名单项目 [127] - 抓住机会支持化解低煤炭债务 管理资产 继续降低风险 在风险化解中寻找新机会 [127] 问题: 资产质量的看法和2025年的变化预期 [128][129] - 2024年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优于市场 三个指标 [129] - NPL比率连续六年下降 去年1.16% 下降0.02% 为前四年最好 [130] - 但个贷增长0.1% 信用卡NPL 0.51% 下降0.03% [131] - 不良债务1.84% [132] - 机构NPL比率连续六年下降 个贷有波动 [132] - 但信用卡不良贷款稳定 去年第四季度不良信用卡贷款不足18亿元 减少1.8亿元 [132] - 2025年展望压力来自零售 因个人收入和一些中小企业贷款现金流不稳定 [133] - 但各级政府推出消费促进活动 相信2025年零售前景积极 零售风险将低于去年 [133] - 房地产方面可见持续趋势和地方政府的促销政策促进房地产发展 [134] - 一线城市销售利润率转好 但三四线城市仍面临下行压力 [134] - 感觉部分企业现金流仍面临高压 [134] - 融资方面认为相当积极 因中央政府已出台政策 [134] - 将帮助许多地方政府偿还债务 [134] - 但需考虑平台退出风险 会有新风险 [135] - 一些机构退出重点平台 需考虑这部分风险 [136] - 资产质量方面 目前清楚基础部分资产质量 [136] - 将继续优化资产结构 特别是政府出台的有利政策 确保2025年资产质量仍优于市场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