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复旦老师:我们如何打造“行走的500万”
36氪· 2025-06-06 11:39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29种专业,总数达845种,覆盖93个专业类,强化对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响应 [1] - 新增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方向 [2] -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扩招中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 [2] 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 -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实施本研融通培养改革,涵盖6个本科专业,设置2个本博项目和4个本硕项目,突出学术创新与工程能力 [7] - 复旦大学2024年启动"AI大课"改革,增设"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从23个扩展至41个,覆盖新闻、传播等学科 [8][9] - 复旦大学自主研发国内首个类ChatGPT大模型MOSS,但商业化应用仍需时间 [5] 行业人才需求与薪酬趋势 - 人工智能算法类岗位薪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本科平均年薪30万,硕士40万,博士50万以上,AI方向博士年薪可达80万以上 [11] - 行业需求从单一编程技能转向复合型能力,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更受青睐 [10] - AI顶尖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应届博士年薪百万、实习生日薪千元成为行业常态 [12] 产学合作与职业发展 - 复旦大学与华为、阿里、字节跳动等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建设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专项工作小组"的本研融通改革模式 [16] - AI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大厂就业选择无优劣之分,部分学生放弃大厂百万年薪选择创业,获近亿元融资 [18] - AI技术或缓解"35岁职业门槛"现象,通过接管重复性工作延长从业者职业黄金期 [20] 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与伦理 - 计算机教育需坚守"人大于智能"原则,AI本质是人类工具,未来将向"人智协同"方向发展 [13] - 复旦大学成立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聚焦数字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强化科技伦理教育 [14] - AI不会完全取代程序员,但将重塑中低端重复性岗位,行业回归对技术局限性的理性认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