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M2.5臭氧协同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 “摸家底”发现1个新物种
解放日报· 2025-04-24 09:36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要素之一。 记者 陈玺撼 上海在2023年启动了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这次上海史上规模最大的"摸家底"进展如 何?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昨天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截至目前,调查已发现1个新物 种——上海膝角隐翅虫,还发现了149个新记录,包括大型真菌10种、高等植物17种、昆虫122种。 环境改善人人参与 上海膝角隐翅虫是昆虫学历史上首个发现于崇明岛的物种,对于探索崇明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 义。 膝角隐翅虫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是一类喜欢生活在湿地附近的小型甲虫,体长大多不到1厘米, 全世界已知146种,中国已知6种。 比如在松江区小昆山镇发现的附生苔类植物,经鉴定为东方疣鳞苔,这是继上海在大金山岛首次记 录到东方疣鳞苔后,在上海本土的第二次记录。东方疣鳞苔对环境空气质量极其敏感,如果空气中二氧 化硫浓度较高,便难以存活。东方疣鳞苔在上海"扎根",反映了上海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积极变化。 又比如在嘉定区浏翔公路以东的娄塘河段发现的小口小鳔鮈,是该鱼类在上海的首次记录。小口小 鳔鮈对水质要求较高,繁殖能力较弱,原本在太湖及附属水体均有分布。它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