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erty market recovery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近期土地市场 “复苏迹象” 的宏观影响
高盛· 2025-04-30 10: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土地市场虽现“绿芽”,但不预示房地产建设回升,因LGFV购地或为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且地方政府回购生地将减少未来新房地产项目用地[5] - 各城市层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供需失衡,大城市土地销售减少但需求大,小城市面临人口外流、财政薄弱和高库存问题,住房宽松和去库存难以带动新建设[5] - 预计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收缩5 - 10%,房地产建设和投资未触底,部分大城市土地价格稳定或有助于稳定未来当地房价,但全面房价复苏尚需时日[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房地产行业重要性 - 尽管自2021年年中以来持续放缓四年,2024年房地产行业仍占中国GDP的19%,土地出让总收入占地方政府总收入的17%,对中国经济和地方政府收入仍具系统重要性[8] 土地市场近期“绿芽” - 部分大城市土地价格上涨,3月土地溢价率达11%,为2021年年中以来最高,主要由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带动,与以往不同[13] - Wind和CREIS土地销售指标有显著改善,2025年第一季度,Wind 100城土地交易价值和CREIS 300城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和17.5%,但3月较1 - 2月有所放缓,而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指标仍低迷[14] LGFV参与和地方政府回购 - 2024年LGFV在土地销售价值和成交量方面的占比分别达50%和70%,创历史新高,部分购地可能是为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部分土地闲置[23] - 今年地方政府开始发行专项债券回购闲置生地,截至4月初,宣布用于生地回购的专项债券总额达520亿元,预计2025年该额度可能超5000亿元,这将减少未来新房地产项目用地[24] 供需失衡挑战 - 各城市层级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供需失衡,大城市人口流入多、住房需求大,但自2021年以来土地销售成交量下降更明显,意味着近期可用于新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储备少于小城市[29] - 小城市面临人口外流、财政薄弱和高库存问题,住房宽松和去库存对当地新房开工和建设的影响有限,住房库存比率远高于大城市[30] 开发商资金状况 - 由于此前房地产宽松政策,用于房地产投资的资金同比收缩幅度在近几个季度收窄,但绝对金额较2021年水平低46%,主要受新房预售、债券发行和影子银行融资大幅下降影响[35] - 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状况仍低迷,尤其是民营开发商,因缺乏优质抵押品和政府隐性担保,不受银行和债券市场青睐,增量资金可能更多用于完工项目而非购地和新开工[35] 土地市场“绿芽”的宏观影响 - 考虑高频土地交易指标与财政部土地出让收入的滞后关系,预计今年财政部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收缩5 - 10%,房地产建设和投资未触底,预计2025年房地产行业将拖累中国GDP增长1.9个百分点,2026年拖累可能开始收窄[38][41] - 鉴于土地出让收入和LGFV融资可能持续疲软,预计官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融资和其他财政账户转移(包括国有企业利润转移到预算)将成为应对增长逆风的主要资金来源[41] - 部分大城市近期土地价格稳定可能有助于稳定未来当地房价,尤其是优质住房,但全面房价复苏尚需时日[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