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ilicon photonics
icon
搜索文档
Lightwave Logic (LWLG)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8-01 05:30
**LightwaveLogic Inc 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1 公司及行业背景** - 公司为**LightwaveLogic Inc**,专注于**电光聚合物材料**研发,应用于**AI连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硅光子学及共封装光学(CPO)**领域[5][14][15] - 行业趋势:半导体巨头加速布局**光子学集成**,替代传统铜连接技术,CPO成为新兴市场[14][15] **2 核心技术与突破** - **Perkinamine聚合物可靠性**: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封装技术**(第四代)解决材料对氧气/湿度的敏感性,达到电信行业“金盒标准”[8][12] - 测试条件:85°C高温、85%湿度(GR468标准),材料表现优异[10] - 对比:类似OLED行业历史发展路径,从可靠性问题到主流应用[6] - **材料优势**: - **高温性能**:通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独特发色团结构设计[7] - **光子稳定性**:近红外波段无光子敏感性,已通过高曝光测试[8] - **小型化与低功耗**:适用于200G/400Gbps每通道的硅光子芯片,尺寸比传统材料(如铌酸锂)更小[17][35] **3 商业化进展** - **客户合作**: - **亚洲财富500强客户**:正在验证200Gbps硅光子测试芯片,计划推进至**硅有机混合芯片**量产[21] - **CPO项目**:与一级客户合作开发400Gbps集成方案,需定制材料与封装工艺[22]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提供400Gbps调制器原型测试[23] - **设计周期**:预计2025年底达成**3-5个客户进入第三阶段(量产准备)**[25] - **代工生态**: - 已与新加坡**Advanced Microfoundries(AMF)**合作,评估其他代工厂兼容性[32] - 规划从200mm向300mm晶圆过渡[32] **4 市场机会与挑战** - **CPO市场**: - 需求驱动:AI工厂需**高带宽(>200Gbps)、低功耗、高密度集成**[15][17] - 技术壁垒:尚无统一标准,需定制化开发[34][35] - **竞争格局**:电光聚合物对比传统材料(如磷化铟)在功耗和尺寸上具优势[17][35] **5 其他关键信息** - **风险提示**: - 技术商业化依赖客户产品周期(18-24个月)[33] - 地缘因素:需覆盖中国、亚洲(台/新)、北美三大生态[20] - **未来重点**: - 器件级可靠性测试(与客户合作)[11][29] - 持续改进封装工艺与材料性能[12][27] **6 问答环节摘要** - **第四代ALD技术**:暂聚焦AI连接,不排除未来拓展至OLED显示市场[27][28] - **代工整合**:PDK已发布,需优化良率以支持量产[32] - **CPO准备度**:技术已具备优势,但市场标准尚未成型[34][35] --- **注**:所有数据及进展基于2025年7月31日披露信息,后续可能变动[3][4]
野村:中际旭创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因芯片短缺受限
野村· 2025-04-27 11: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但将目标价下调至125元人民币,较当前价格有54%的上涨空间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际旭创2024财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布,2024财年收入和盈利同比增长122.6%/142.6%,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7.8%,盈利同比增长56.8% [1]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800G收发器需求将保持旺盛,1.6T收发器需求今年可能放缓,但明年将更强劲增长 [1] - 由于1.6T收发器出货量低于预期,下调2025 - 2026财年收入和盈利预测,引入2027财年收入和盈利预测,预计同比增长0%/1.9% [16] - 新目标价125元人民币基于2026财年每股收益8.36元人民币的15倍,与中国电子/通信组件公司的中值市盈率范围一致 [13][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中际旭创是一家中国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业务和智能设备制造业务,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通信、5G无线网络和电信传输网络提供光收发模块 [12] 业绩表现 - 2024财年收入238.62亿元人民币,盈利51.71亿元人民币;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7.8%,盈利同比增长56.8% [1] - 预计2025 - 2027财年收入分别为372.28亿、414.62亿和414.71亿元人民币,盈利分别为82.02亿、93.73亿和95.47亿元人民币 [4][10] 产品需求 - 400G产品海外出货量可能放缓,国内需求可能有显著增长;800G产品在中国和全球需求将保持稳定;1.6T产品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低于预期,预计第二季度加速,将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测下调至250万个,维持800G出货量预测为1700万个 [2] 芯片短缺 - EML芯片短缺在2025年第一季度影响了公司业绩,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硅光子技术的发展,芯片短缺情况将逐渐缓解 [1][2] 关税影响 - 临时关税豁免使泰国和中国的光收发器出货目前不受影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将增加,但关税上调风险仍存在;公司正在加速供应链向国内供应商多元化,以减轻关键光电器件的进口关税风险 [3] 估值方法 - 目标价125元人民币基于2026财年每股收益8.36元人民币的15倍,与中国电子/通信组件行业中值市盈率范围一致 [13][19]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 - 2026财年收入预测7 - 9%,适度上调毛利率0.1个百分点,盈利预测下调6 - 8%;引入2027财年收入和盈利预测,预计同比增长0%/1.9% [16] 与市场共识比较 - 2025 - 2026财年收入预测比WIND共识低8 - 15%,2027财年高5%;2025 - 2027财年盈利预测比WIND共识低5 - 11%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