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Carbon Fusion

搜索文档
20万一台的“人脑计算机”,可能是人类战胜AI的唯一方式?
虎嗅APP· 2025-06-11 07:59
核心观点 -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推出全球首款商业化生物计算平台CL1,该平台将80万个活体人类神经元与硅芯片结合,形成"混合智能"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6][9] - CL1代表了"硅碳融合"的新技术路径,可能成为突破传统计算极限的起点 [8][22] - 该技术已实现商业化,首批115台设备将于夏季发货,单价35000美元,批量采购可降至20000美元/台 [18] 技术原理 - CL1由三部分组成:标准机架计算节点、微电极阵列系统(MEA)和温控培养单元 [11] - MEA作为桥梁实现电信号在硅芯片与神经元间自由流动,温控培养单元维持80万个实验室培养的人类神经元存活长达六个月 [10] - 神经元具备自主性和可塑性,能动态响应反馈,形成"活体算法" [12][13] 性能特点 - 功耗极低,整机架仅850-1000瓦,远低于训练中等规模神经网络所需的数千至上万瓦电力 [15] - 学习效率在某些场景超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具备生物大脑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 [12][13] - 可扩展性强,从10万到100万个神经元成本增加有限,扩展到上亿个神经元成本仍可控 [17] 商业模式 - 推出"湿件即服务"(WaaS)模式,研究人员可远程访问活体神经元计算节点,每周租金300美元 [19] - 目标客户包括神经科学家、药物研发公司和AI研究团队 [18] - 提供完整SDK工具包,实现"可写代码的生物计算机" [13] 行业意义 - 首次将人类神经细胞应用于商业计算平台,开创生物计算新范式 [6][9] - 技术路径与Neuralink形成对比:后者是"把人接入计算机",而CL1是"把人类细胞转化为计算" [20] - 可能引发关于人类大脑能否被重塑和商品化的哲学思考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