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lf-sufficiency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中国民营企业的回归第三部分:十大领军企业的崛起
高盛· 2025-06-16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研究的10家中国民营企业(Prom 10)股票均被高盛分析师评为买入(Buy)[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上市民营企业(POE)板块的市场集中度将随时间上升,中国Prom 10有能力在股市扩大其主导地位,类似美国的Mag 7股票 [1] - Prom 10股票总市值达1.6万亿美元,占MSCI中国指数权重42%,日交易量110亿美元,高盛分析师预计未来两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市盈率为16倍,远期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fPEG)为1.1倍,体现了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自给自足、“走出去”、服务和新消费形式以及中国股东回报改善等主题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Prom 10股票概况 - 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携程、安踏,各公司有不同的市值、日均交易量等指标 [6] Prom 10与Mag 7对比 - 市值方面,Mag 7为19.2万亿美元,Prom 10为1.6万亿美元;远期市盈率(fPE)方面,Mag 7为28.5倍,Prom 10为16.0倍;fPEG方面,Mag 7为1.8倍,Prom 10为1.1倍;过去5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Mag 7为39%,Prom 10为17%;(资本支出+研发)/收入方面,过去5年平均Mag 7为23%,Prom 10为15%;2017 - 2027年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EPS CAGR)方面,Mag 7为21%,Prom 10为17% [10][11][12][14][16][18] 筛选中国Prom 10的框架 - 基于21个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行业(赫芬达尔 - 赫希曼指数HHI>1000)和11个中国行业(主要在科技和消费领域,相对美国更分散),共27个以POE为导向的行业,包含285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8.6万亿美元 [21] - 在每个行业中寻找买入评级的股票,要求在利润池或潜在市场(TAM)中占主导地位(>10%),且在增长性资本支出和研发方面投入大 [21] 中国Prom 10股票详情 - 涉及不同的GICS子行业,如互动媒体、综合零售等,各公司有不同的报价、市值、日均交易量、2025 - 2027年EPS CAGR、2025年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指标 [25] - 自去年以来,Prom 10股票大幅跑赢基准 [26] - 来自10个不同的子行业,为投资者提供了对POE板块的多元化敞口 [27] - 各公司在市场份额、研发和资本支出等方面有不同表现,如腾讯在市场份额、研发和资本支出占比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29] 高盛买入评级的其他POE股票 - 列出了除Prom 10外的高盛买入评级的POE股票,包括拼多多、平安、富士康等,各公司有不同的市值、2024 - 2026年EPS CAGR、2025年市盈率等指标 [31]
汇丰:中国股票策略-2025 年第一季度基金持仓问答
汇丰·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国内共同基金和北向资金对中国经济复苏持积极态度,增加了顺周期行业敞口,减少防御性行业配置 [4][32] - 1Q25国家队增持AI价值链和新能源股票,其持仓仍以金融股为主 [5][38] - 1Q25南向资金流入创纪录,预计到2025年底,共同基金和保险资金还将带来约300亿元人民币的进一步流入 [11][61] - 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定价权有所提升,其市值和市场成交额占比均有所增加 [8][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1:贸易紧张局势下,机构投资者是否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 1Q25国内共同基金和北向投资者增加了对科技自主可控股票的配置,分别增加1.3和0.8个百分点,同时买入了北方华创、蒙特利等股票 [12] - 北向资金对“出海”股票持积极态度,而国内共同基金自2024年3季度以来减少了配置,但到1Q25末,“出海”股票仍占两类基金配置的20%以上 [13] - 南向投资者自4月以来采取杠铃策略,流入互联网、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同时买入了泡泡玛特等情感消费相关股票 [14] Q2:北向资金和共同基金的关键分歧是什么 - 国内共同基金更看好食品饮料和医疗保健行业,而北向资金更青睐银行 [25] - 在电子行业,国内共同基金增持受益于供应链本地化的股票,北向资金更看好计算硬件股票 [26] - 北向资金对电气设备行业的结构性机会持积极态度,而国内共同基金更为悲观 [3] Q3:机构投资者对经济的看法如何 - 中国经济在1Q25开局强劲,实际GDP增长率高于共识,零售销售也有惊喜 [32] - 国内共同基金和北向资金对中国经济更加乐观,在1Q25增加了对顺周期行业的敞口,减少了对防御性行业的配置 [32] - 国内共同基金和北向资金都看好自动驾驶主题和机械行业,表明对大规模设备更新计划和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看法 [33] Q4:国家队在1Q25投资了哪些领域 - 国家队持仓以金融股为主,但在1Q25也买入了AI价值链和新能源股票,如蓝思科技、亿纬锂能等 [38] - 截至1Q25末,个人投资者是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者,共同基金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占A股流通市值的7.6%,国家队持有4.0万亿元A股股票和1.0万亿元股票ETF,占A股流通市值的6.4% [39] Q5:共同基金是1Q25南向资金强劲流入的主要驱动因素吗 - 1Q25南向资金净流入达到4105亿元人民币,共同基金是重要贡献者,但不是主要驱动因素,估计共同基金贡献了约16%(665亿元人民币),保险资金贡献了约25%,其余来自对冲基金和个人投资者 [51] - 主动型共同基金更青睐港股TMT股票,腾讯首次成为主动型共同基金持仓最多的股票 [6][58] Q6:南向资金还有进一步流入的空间吗 - 预计到2025年底,共同基金的南向资金流入可能达到872亿元人民币(假设主动型共同基金港股持仓增加2个百分点,QDII增加10个百分点),保险资金可能达到2053亿元人民币(假设港股持仓增加5个百分点) [61] Q7:南向资金的定价权是否有所提升 - 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定价权有所提升,其市值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023年底的约7%上升到2025年4月底的约12%,市场成交额占比从2023年的15%上升到22% [8][74] - 截至2025年4月底,能源和医疗保健行业的南向资金参与率最高,在某些股票上,南向资金的定价权高于平均水平 [75]
中国GPU自给率飙升,2027年将达82%
半导体芯闻· 2025-05-08 18:35
中国GPU自给率提升 - 2024年中国AI GPU自给率预计达34%,2027年将大幅跃升至82%,实现从依赖进口到以国内供给为主的转变 [1] - 自给率快速提升源于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重视及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上的持续投入 [1] 中国云端AI市场增长 - 2024-2027年中国云端AI市场规模将以28%复合年增长率扩张,2027年达2390亿美元 [2] - 中国将占全球云端AI市场20%份额,2027年市场规模约480亿美元,主要受AI推理计算需求驱动 [2] 本土GPU供应商发展 - 华为和寒武纪成为中国市场主要GPU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AI训练和推理领域 [4] - 本土GPU芯片依赖中芯国际代工,其采用7纳米(N+2节点)等先进制程,但产能扩张面临挑战 [4] - 中芯国际预计为关键客户分配每月2.6万片晶圆产能,良率假设30%-50%下支撑2027年82%自给率目标 [4] GPU自给战略意义 - 保障产业链安全:降低AI产业链对外部GPU供应的依赖 [6] - 推动AI产业创新:满足本土特殊需求,促进算法与应用创新 [6] - 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GPU核心技术增强科技领域话语权 [6] 半导体产业整体进展 - 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自给率达24%,超出市场预期 [7] - GPU领域进展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缩影,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7]
未知机构:摩根士丹利-中国能没有美国芯片吗?–20250507-20250507
未知机构· 2025-05-07 1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芯片、半导体 - **公司**:华为、英伟达、中芯国际(SMIC)、北方华创(Naura)、中微公司(AMEC)、盛美上海(ACMR)、华大九天(Empyrean Technology)、长电科技(JCET)、通富微电(Tongfu Microelectronics)、华海清科(HHCK Advanced Materials)、四川华丰科技(SichuanHuafengTech)、方正科技(ChinaFastPrint)、神州数码(Digital China Group)、比克动力(Bichamp)、申菱环境(Shenling)、飞荣达(FRD)、川润股份(Chuanrun)、SK海力士(SK hynix)、Ecopro BM、HD现代电气(HD Hyundai Electric Co Ltd)、L&F Co Ltd、LG Display、LG电子(LG Electronics)、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SDI(Samsung SDI)、瑞安金(Ryan Kim)、法杜公司(Fadu Inc)、汉美半导体(Hanmi Semiconductor Co. Ltd.)、伊苏佩塔西斯(Isu Petasys Co. Ltd.)、利诺工业(Leeno Industrial Inc.)、乐天能源材料(Lotte Energy Materials Corp)、LS电气(LS Electric)、浦项制铁未来M(POSCO FUTURE M)、SK IE Technology、沃尼克IPS(Wonik IPS Co Ltd)、LG Innotek、三星电机(Samsung Electro-Mechanics)、首尔半导体(Seoul Semiconductor)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为CloudMatrix 384 Supernode系统 - **核心观点**:华为推出的CloudMatrix 384 Supernode系统可解决中国计算能力瓶颈,推动AI创新,挑战美国AI硬件主导地位,重塑AI市场[1][7][9] - **论据**:该系统基于384颗华为昇腾910C AI芯片,系统性能与英伟达GB200 NVL72相当,计算能力达300 PFLOPS,超英伟达NVL72系统的180 PFLOPS;已用于支持DeepSeek - R1;华为AI解决方案已在超60个国家部署,服务超1500个客户,云解决方案有140家运营商和500家金融机构客户[1][9] 中美AI芯片发展策略差异 - **核心观点**:中美在AI芯片发展上采取不同策略,未来AI计算更注重系统工程[13] - **论据**:英伟达追求计算极限、铜互连和统一内存模型,优化每瓦功耗;华为因受限无法拥有最先进芯片,采用大量昇腾处理器扩展规模,利用光网络和大内存池,发挥国内电力和网络资源优势 中国AI芯片发展潜力 - **核心观点**:中国企业不依赖西方最先进技术也能实现可比芯片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好[2][30] - **论据**:中国在芯片设计和生产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华为虽当前效率不高,但产品能满足中国需求,获取市场份额和收入以支持进一步投资 相关公司发展情况 - **核心观点**:中芯国际产能有望提升,华为昇腾芯片产量和性能有发展空间[24][25][23] - **论据**:中芯国际预计到2025年底将先进节点产能提升至70k wafers per month,若7nm产能翻倍,可生产3 - 400万颗国产GPU;假设中芯国际为华为分配15k wafers per month先进节点产能,每年可生产360万颗AI GPU;华为新的昇腾920 AI芯片将采用中芯国际6nm工艺,性能提升30 - 4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为CloudMatrix 384系统不足**:该系统功耗是GB200 NVL72的3.9倍,每FLOP功耗高2.3倍,每TB/s内存带宽功耗高1.8倍,每TB HBM内存容量功耗高1.1倍,但中国电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可弥补效率不足[10][19] - **华为芯片供应挑战**:华为910C芯片设计在中国,由台积电代工,使用韩国HBM和多国设备;中芯国际虽能生产部分昇腾910B/C,但产能有限;国内DRAM生产商长鑫存储至少一年后才能生产旧款HBM2E;当前对中国HBM出口禁令针对裸HBM封装,含HBM的GPU/ASIC芯片只要不超FLOPS规定仍可发货[22] - **中国半导体其他突破**:202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启动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首个PDK,年产能1万片晶圆;北京大学团队2024年宣布世界首个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2025年2月北京大学团队发布世界首个基于Bi₂O₂Se的2D低功耗GAAFET晶体管[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