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产品

搜索文档
被逼成「噪敏人」的年轻人,买出一个千亿产业
36氪· 2025-05-15 20:59
核心观点 - 城市噪音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噪敏"人群增多,表现为对噪音异常敏感、睡眠干扰和情绪失控 [3][5][6] - 建筑隔音缺失是噪音问题的根源,现代建筑使用轻质材料导致隔音性能大幅下降 [24] - 年轻人采取多种方式对抗噪音,包括使用降噪产品、搬家甚至改变生活方式 [12][14][21] - 降噪产品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降噪耳塞市场规模达32.15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7.03% [15] - 新版《住宅项目规范》将于2025年5月实施,提高隔音标准但仅适用于新建住宅 [24][26] 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 噪音导致睡眠不足、情绪暴躁和抑郁症状,案例显示有人因此患上重度抑郁症 [6][7] - 长期噪音干扰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人产生"无处可逃"的绝望感 [12][14] - 42%的邻里矛盾源于建筑隔音差,而非居民本身的问题 [18] 应对噪音的方式 -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耳塞、降噪耳机、隔音窗帘等产品,但效果有限且可能引发耳朵发炎 [15][17] - 改变居住环境:搬至老小区、顶楼或农村,但安静房源通常价格更高 [14][21][22] - 极端应对方式:使用震楼神器、与邻居发生冲突,但往往加剧矛盾 [12][13] 建筑行业现状 - 当前住宅分户墙厚度仅12-20厘米,楼板厚度8-12厘米,远低于隔音需求 [24] - 为降低成本,建筑大量使用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密度仅为传统红砖的1/3 [24] - 新规实施后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将增加200-300元,可能引发开发商偷工减料或转嫁成本 [26] 市场数据 - 降噪产品市场形成千亿级"寂静经济",涵盖个人穿戴类和家居用品类 [15] - 同地段"低噪音房源"租金普遍更高,配备隔音设施的二手房溢价率可达15% [24] - 2024年全国住房质量投诉中,隔音差占比35%,位列第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