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为非遗保护装上“智慧大脑”
齐鲁晚报· 2025-06-15 16:33
喀什土陶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 核心观点 - 喀什土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 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载体 曾远销中亚和西亚地区[1] - 当地公安部门通过"科技+法治"双轮驱动 构建"智慧安防+联合执法"体系 显著提升非遗保护成效[1][2][3]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 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和大数据平台 形成"地面+空中"立体防控体系 实现旅游旺季警力精准投放[1] - 建成"智慧喀什古城"安防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治安形势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1] - 运用视频追踪等技术阻断被盗文物流失渠道 强化物流寄递行业管控[2] 法治保障机制 -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多方协同打击制假售假行为[2] - 对故意损毁和假冒土陶行为"零容忍" 2023年摧毁多个制假售假网络[2] - 常态化巡查市场及作坊 近三年涉非遗案件破案率提升40%[2] 文旅融合服务 - 公安民辅警兼具"安全员"和"文化导游"双重角色 年均为游客提供超5万次咨询服务[3] - 节假日全员上岗保障 设置24小时临时执勤点 2023年游客满意度达98%[3] - 定期开展作坊安全培训 累计组织消防演练200余场次 消除安全隐患300余处[3] 传承环境优化 -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成功化解传承人土地/商业纠纷150余起[2][3] - 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25% 土陶作坊数量恢复至历史峰值80%[3] - 2023年土陶产业营收突破1.2亿元 带动就业超2000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