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nufacturing

搜索文档
发展海洋资源!海南生物制造重磅文件发布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4 21:29
海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 海南省出台《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5+8+N"发展路径,聚焦海洋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两大特色创新领域 [1][2] - 重点发展五大领域: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工与能源 [2] - 实施四大主线: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发展特色产业链、引育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2] - 2025年底目标:组建海洋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培育标志性产品,谋划中试及重点产业链项目 [2] 海南海洋生物制造产业优势 - 资源优势:海南拥有占地球总量80%以上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3] - 政策优势:自贸港开放政策和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医疗政策 [3] - 平台优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深海生物开发平台,海口国家高新区形成"海口药谷"产业集群 [3] - 产业基础优势:高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全生物降解材料等产业规模近800亿元 [3] 海南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形成"双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海口、三亚为双核,儋州、琼海为两翼,联动多个市县 [4] - 目标实现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百亿元,打造完整产业链 [4] -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基材料,利用蓝藻、红藻制造聚乳酸、卡拉胶纤维等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五大方向 [6]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6]
京津冀观察 | 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启用;天津设校园200米安全区
观察者网· 2025-07-09 10:26
数字经济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参与主办,设置1个主会场、多个分会场及海外分会场,吸引全球城市与企业共探数字经济发展 [1] - 北京携手多国城市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聚焦数字基础设施、跨境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 [1] - 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总指数排名全球第二,在数据要素配置、数字产业引领等方面表现突出 [1] - 北京在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攻坚,构建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并通过优化"出海"环境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1] 人形机器人 - 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正式启用,首场3V3机器人足球训练赛在此上演 [5][6] - 首批8支赛队已入驻基地,包括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普瓦智能队、人大附中超新星队等 [6] - 基地由"熊猫眼"核心区、室外足球配套区域和场景类测试赛区组成,最大限度复刻正赛内容,实现赛训衔接 [6] 文化工程 - 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项目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设计融合"中"字意象与"金书玉匣"理念 [7] - 中国出版集团总部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已陆续入驻 [7] - 该中心将承接重大文化项目与国际交流活动,打造主题出版发布、版权贸易等平台 [7] 无人机产业 - 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举行,1000余位中外嘉宾、500多家展商齐聚 [8] - 大会设四大技术专题会议,涵盖无人机系统、智能控制等领域 [8] - 美团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完成超60万单配送,覆盖多类场景 [8] 北斗时空信息产业 - 京津冀宣布将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标准,拓展跨区域应用场景 [9] - 论坛发布《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发展倡议》,提出共享数据资源、拓展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 [9] - 公布37项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覆盖交通、能源、农业等领域 [9] 新能源汽车 - 赛恩领动智能科技在天津西青经开区投建的4D成像雷达研发生产基地正加紧施工,填补天津在该领域的产业链空白 [13] - 赛恩领动的4D毫米波雷达已应用于蔚来多款车型 [13] - 西青经开区已集聚宁波华翔、美国捷温等配套企业,完善新能源汽车上游布局 [13] 生物制造 -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D-阿洛酮糖,成为全国首家获此资质的单位 [14] - 该"健康糖"热量仅为蔗糖1/10,升糖指数接近零,采用全球首创的"AS10菌株一步发酵法" [14] - 项目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达万吨级,二期将于2027年建成 [14] 高铁产业 - 中国高速铁路展在北京开展,展示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15] - 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单日最高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累计超229亿人次 [15] - 我国主持制定13项国际铁路联盟高铁标准 [15]
发力全球生物经济!美国领先企业发起美国生物制造联盟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4 22:21
美国生物制造联盟成立 - 美国领先生物技术企业成立美国生物制造联盟(AAB),旨在提高美国生物制造能力,促进国内创新,增强供应链弹性,扩大美国在全球生物经济中的影响力 [1] - 联盟于5月21日成立,成员包括Manus、Pivot Bio、Novonesis North America、Kula Bio和LanzaTech Global等公司的高管 [1] - 联盟成立背景是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呼吁制定国家战略以加强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1] 联盟目标与愿景 - AAB设定两个主要目标:增加美国对生物基产品和技术的需求,确保现有和新兴生物产品的市场完备 [2] - 生物制造被描述为"战略要务"而不仅是科学机遇,代表行业向创新与创造就业、供应链安全和竞争力结合的方向发展 [1] - 创始成员强调生物制造的经济和环境潜力,包括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农业投入品,减少对全球供应链依赖 [2] 生物制造行业概况 - 生物制造应用广泛,涵盖农业、能源、化工、材料、营养和制药等领域,利用生物材料生产可持续塑料、肥料、食品配料和生物燃料等产品 [1] - 目前全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将大幅增长 [1] - 行业被认为具有建设可持续科学驱动型经济的作用,能振兴农村地区并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 [2]
C1 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谭天伟等人提出保障原料供应、提升碳转化率等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3 20:36
生物制造行业概述 - 化工生产严重依赖化石资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激增和资源枯竭问题 [1] - 生物制造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利用生物质原料实现能源与化学品生产脱离石油路线 [1] - C1底物(CO₂/CO/CH₄/CH₃OH)因丰富性和减排潜力成为生物制造首选原料 [1][3] C1生物制造技术进展 - 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结合可再生能源实现CO₂资源化利用包含原料预处理-生物转化-产物分离全流程 [3] - 当前碳转化效率普遍低于10%需通过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优化细胞工厂性能 [7][8] - 电-生物催化级联工艺可使生产成本降低39%液态阳光概念提升碳利用效率 [7] 典型商业化案例与经济性分析 - 3-羟基丙酸(3-HP)作为生物塑料关键单体已建设中试装置但未商业化 [5] - 钢厂尾气双阶段转化与CO₂电还原制甲醇混合工艺构建全可再生能源路径 [5] - CO衍生3-HP产率从0.21g/g提升至0.35g/g时产品售价可降40% [8] 原料供应链挑战与解决方案 - C1原料地域分散性强(如美国污水厂CH₄日产量<1吨vs填埋场31吨)规模效应受限 [9] - 原料成本占运营支出57%高于传统生物制造需开发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利用技术 [9] - 产学研协同机制典型案例:Lanzatech与首钢合作钢铁尾气制乙醇项目 [10] 环境效益与政策驱动 - 每吨化学品生产可实现17.20-1219.03吨CO₂当量净减排光合微生物固碳效果显著 [11] - 碳价升至1000美元/吨时产品盈亏平衡价格可降22%欧盟碳交易体系提供额外收益 [11] - 每吨C1基丙烯酸生产可减少3.09吨温室气体排放但需解决能源消耗指标劣化问题 [11]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突破碳转化效率低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瓶颈合成生物学与电催化技术是关键 [12] - 太阳能/风能驱动的CO₂转化体系将实现全方位环境可持续性 [11][12]
Bringing clarity and precision to the cell-free space by introducing exozyme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4-22 04:10
公司动态 - eXoZymes Inc (NASDAQ: EXOZ) 的AI工程酶技术登上GEN Biotechnology期刊封面 该研究论文以开放获取形式发布 旨在为科学界提供"exozymes"的明确定义 [1][4] -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研究副总裁Tyler Korman表示 引入"exozymes"术语有助于投资者和科学界理解这种工业生物制造技术 [6] - 公司战略顾问委员会成员Jim Lalonde博士指出 exozymes技术通过结合生物技术工具栈与AI 实现了传统发酵技术无法比拟的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 [3] 技术突破 - exozymes是通过AI和生物工程强化的高级酶 可在生物反应器中脱离活细胞运作 能将生物质转化为化学品、药物和生物燃料 [8] - 该技术突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规模化瓶颈 摆脱活细胞限制 成为新一代生物制造方案 [9] - 细胞游离生物制造(cell-free biomanufacturing)无需依赖细菌或酵母等活细胞 即可生产化学品 [5][6] 行业影响 - GEN Biotechnology执行编辑Kevin Davies认为 该论文为生物技术社区提供重要价值 厘清细胞游离研究的范畴并倡导新术语 [3] - 论文合作机构包括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加州理工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等知名机构 [5]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对"exozymes"概念申请商标 希望推动该术语在行业的广泛采用 [10] 公司背景 - eXoZymes成立于2019年 开发出首个能工程化控制自然过程的生物制造平台 提供商业化可扩展的可持续生产方案 [7] - 该平台用exozymes替代传统有毒石化工艺和低效生化提取方法 创造环保解决方案 [8] - 公司目标是成为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10]
Dyadic(DYAI)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7 10:5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投资级证券约为930万美元,而2023年12月31日为730万美元 [35] - 2024年全年收入约为349.5万美元,高于上一年的289.9万美元,增长主要源于ProLiant的100万美元许可收入和约89万美元的酶类收入(含成功费) [35][36] - 2024年研发成本收入降至约119.5万美元,低于上一年的197.6万美元,主要因2023年某些研究项目的合同金额较高 [36] - 2024年研发费用降至约204.4万美元,低于上一年的329.7万美元,原因是公司DYA100新冠疫苗候选药物的一期临床试验完成 [37] - 2024年管理费用增至约613.5万美元,高于上一年的581.7万美元,主要是业务发展、投资者关系、股份支付和专业服务费用增加,部分被管理激励、法律和保险费用减少所抵消 [37][38] - 2024年运营亏损约为590.1万美元,低于上一年的823万美元;净亏损约为580.9万美元,即每股亏损0.2美元,低于上一年的679.5万美元(每股亏损0.24美元) [3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非制药和试剂产品市场 -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与ProLiant合作开发,预计2025年商业推出,是诊断、生物生产和疫苗配方的基础产品 [14] - 重组转铁蛋白产品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合作伙伴对接和样品分发,初步细胞增殖研究显示其性能与参考标准相当,公司正在探索扩大规模和许可机会 [15] - 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产品正在开发中,用于细胞培养基和生物制药应用,初步细胞增殖研究显示其性能与参考标准相当,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样品计划 [15][16] - 公司正在开发高价值重组乳清蛋白和其他蛋白质,包括α - 乳白蛋白、酪蛋白和人乳铁蛋白,用于婴儿营养、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制药应用,采样和优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17] - 公司与欧盟商业伙伴合作的乳制品酶组合进展迅速,2024年一种重组乳制品酶实现了42.5万美元的生产力里程碑,预计2025年底商业推出,其他酶正在根据2023年签署的许可协议进行开发 [18][19] - 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DNA和RNA相关试剂酶,其中无RNase的DNase I酶已进入工艺验证的最后阶段,正在与欧洲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合作开展研究级生产;另外四种试剂正在早期开发和优化中,预计2025年底获得初步数据和验证结果 [19][20][21] 生物工业领域 - 公司与Pharma Bio的合作在2024年5月推出了ENDSRIZYG酶鸡尾酒,用于提高将预处理农业残留物转化为可发酵纤维素糖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公司还在开发更广泛的酶组合,用于营养、沼气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精炼等生物工业市场,这些酶正在由感兴趣的商业伙伴进行采样和评估 [22][23][24] 人类和动物健康领域 - 公司与CEPI、Fondazione Biotecnopolo di Siena和盖茨基金会等合作,加速基于C1平台的重组蛋白疫苗的开发和制造,公司作为分包商预计从CEPI的450万美元赠款中获得240万美元 [25][26] - 公司与Virovax合作开发针对H5禽流感的C1生产的自组装铁蛋白纳米颗粒抗原,用于诊断和疫苗;猴痘疫苗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早期开发阶段;C1生产的佐剂铁蛋白纳米颗粒H5 2.3.4.4b阿斯特拉罕疫苗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对多种H5病毒株的交叉保护作用 [29][30][31] - 公司与Fibro Animal Health合作开发用于家畜疾病的疫苗,加强了在动物健康领域的战略地位 [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于近期产品商业化和技术许可,通过C1和Dapavas微生物蛋白生产平台,在非制药产品商业化的同时构建强大的生物制药管线,以实现可持续价值 [7][9][10] - 公司通过与学术界、行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加强全球影响力,推动平台的应用和创新 [10] - 公司通过战略赠款和非稀释性资金合作伙伴关系,支持长期创新,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的平台和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有望在全球酶、替代蛋白和生物制药生产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满足当前需求并塑造未来解决方案 [11] - 公司预计2025年将通过推出首批商业产品、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拓展微生物平台的应用,实现从生物制造平台开发向收入生成的重大转变,为股东带来切实的近期价值 [135][13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2024年11月获得盖茨基金会300万美元赠款,用于支持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疟疾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开发 [26] - 公司作为分包商,预计从CEPI授予Fondazione Biotecnopolo di Siena的450万美元赠款中获得240万美元,用于加速基于C1平台的重组蛋白疫苗的开发和制造 [25][26] - 公司预计从CEPI授予UVAXBIO的260万美元赠款中受益,用于支持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苗的开发和评估C1平台在加速疫苗生产和降低制造成本方面的能力 [27][2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盖茨基金会和CEPI赠款情况及对C1平台的兴趣 - 公司和合作伙伴已申请多个赠款项目,盖茨基金会和CEPI对公司平台表现出浓厚兴趣,赠款将推动平台创新和产品应用,有望带来全球健康解决方案和商业利润;公司还收到美国农业部潜在赠款机会通知,正在评估申请 [45][46][49] 问题: 白蛋白产品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与ProLiant合作加速白蛋白产品的扩大规模生产,正在进行产品验证和质量控制测试,希望在2025年初实现商业化 [52][53][54] 问题: 研发成本收入的构成 - 约80%的研发费用由外部资金覆盖,并有一定利润空间,CEPI赠款将用于C1平台的开发和创新,公司已证明能够快速创建稳定、高产、低成本的细胞系 [61][62] 问题: CEPI赠款给FBS后C1平台的表现及结果时间 - FBS负责人Rino Rappuoli在疫苗领域经验丰富,公司与UC Davis的合作显示C1生产的全刺突蛋白在小鼠试验中与CHO细胞表现相当,预计未来出版物将展示相关结果 [67][68][70] 问题: 乳制品酶商业化前的步骤 - 乳制品酶商业化需要一定的监管审批,如在美国需获得GRAS认证,完成最终测试和生产后即可上市 [76][77] 问题: 产品生产率及各产品进展 - 公司产品生产率高,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吸引了非制药和制药领域的关注;各产品在测试和应用中表现良好,如转铁蛋白和生长因子能够以更高产量和更低价格培养动物细胞 [83][84][85] 问题: 各产品市场规模及收入机会 - 人类白蛋白市场约为56亿美元,且年增长率达两位数;DNase I和其他DNA、RNA酶市场约为9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两位数;非动物乳制品蛋白市场约为260亿美元;公司通过与合适的合作伙伴合作,有望快速商业化产品,实现收入增长 [106][107][111] 问题: 业务计划的阻碍及南非业务进展 - 公司业务重点在非制药领域以推动收入增长,制药领域的资金和经验也有助于其他业务;南非业务目前专注于动物健康疫苗开发,预计年底进行临床研究,公司管理层将前往南非进一步了解情况 [117][118][119] 问题: 动物健康产品是否需政府资助 - 动物健康产品不一定需要政府资助,也可寻求其他资金来源,南非项目已有部分资金支持,且正在筹集股权资金 [123][125][126] 问题: 公司未来战略重点 - 2025年及以后,公司将推出首批商业产品,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微生物平台在多个市场的应用,从生物制造平台开发向收入生成转变,成为生物制造领域的颠覆者和收入引擎 [134][135][136]
一图速览丨新质生产力!2025年最新安排
证券时报· 2025-03-05 10:10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3] -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3] - 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 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 [3] 创新型企业培育 -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 [4]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6] -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扩范围、降门槛 [6] - 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 [9] 数字经济创新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11]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产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