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umer Durables & Apparel

搜索文档
亚洲量化策略-2025 年全球投资指引-新兴市场 亚太地区Asia Quantitative Strategy-Global Exposure Guide 2025 – EMAsia Pacific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研究关键要点总结 1 研究范围与数据基础 - 覆盖2000+新兴市场(EM)和亚太地区(APxJ)上市公司[1] - 数据库包含1700+股票的地理收入分布数据,基于170+分析师2025年前瞻性收入预测[5] - 独特优势:结合渠道调研、行业知识与公司披露数据,优于仅依赖公司披露的第三方数据供应商[5] 2 区域收入结构分析 亚太及新兴市场整体 - APxJ和EM公司28-29%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日本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达44%[2] - 中国以外地区:EM-ex-China海外收入占比43%,APxJ-ex-China达48%[2][33] - 中国占APxJ/EM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峰值42%降至2025年35%[16][23] 中国市场专项 - 中国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从2016年<12%升至2025年16%[17][18] - 欧洲收入占比提升(含发达市场和CEE地区)[17] - 亚太-ex-China收入占比从2016年<3%升至5.5%[17] - 美洲收入占比2024年回升至5%+[17] 3 行业收入结构 跨行业比较 - IT行业海外收入占比最高(70-79%),其中44-60%来自发达市场[2] - 海外收入占比>50%的行业:仅IT[64] - 本土收入占比>90%的行业:房地产、公用事业、金融、通信服务[64] 终端需求结构 - EM/APxJ公司收入来源: - 政府支出:6% - 企业支出:48% - 消费者支出:46%[78] - 政府支出依赖度高的行业: - 资本品(22.2%) - 软件(6.4%) - 公用事业(8.4%) - 半导体设备(6.5%)[79] 4 地缘政治距离指标 - 新开发股票级地缘政治距离评分,基于UN投票差异衡量收入来源国与注册国的政治差异[24] - 高分企业集中在: -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企业(如Techtronic Industries评分为3.05)[27][28] - 印度IT服务商(如HCL Technologies评分2.34)[27] - 市场级评分显示: - 高风险:香港、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土耳其[28] - 低风险: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28] 5 重点区域收入来源 美国市场 - 最高美国收入占比地区: - 台湾(36%) - 日本(17%) - 韩国(16%)[47] - 美国收入占比>60%的企业: - 中国:Gongniu Group(72%)、GoerTek(70%)[93] - 印度:MphasiS(77%)、Infosys(61%)[81] 欧洲市场 - 最高欧洲收入占比地区: - 台湾(17%) - 香港(15%) - 南非(14%)[47] - 欧洲收入占比>50%的企业: - 希腊银行(100%)[83] - 韩国SK Bioscience(73%)[83] 中国市场 - 最高中国收入占比地区: - 香港(26%) - 新加坡(10%) - 台湾(9%)[47] - 中国收入占比>80%的非中资企业: - 台湾AirTAC(92%)[85] - 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90%)[91] 6 特殊发现 - EEMEA地区2025年收入占比提升,反映中国企业在战略行业的供应链建设投资[16] - 台湾企业本土收入占比仅15%,为区域最低[47] - 半导体/软件行业对政府支出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科技子行业[79]
高盛:美股探寻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季中关税的早期影响
高盛· 2025-06-30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P 500二季度财报季将提供企业如何适应关税政策的重要线索,预计整体将超预期,2025年EPS增长7%,但利润率预测存在风险 [2][38] - 关税增加对企业利润率、销售和投资支出的影响不一,销售前景乐观,投资支出在各行业有差异 [2][32] - 不同行业表现分化,科技和通信服务等行业增长将抵消周期性行业的疲软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S&P 500二季度财报季概况 - 二季度财报季7月15日开始,73%的公司将在7月11日至8月1日报告 [2][4] - 分析师预计二季度S&P 500 EPS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12%降至4%,整体有望超预期 [2][7] 2. 关税政策影响 - 有效关税税率已从年初的3%提高约10个百分点至13%,经济学家预计还将提高4个百分点至17% [2][14] -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将承担70%的关税直接成本,但实际传导率可能较低 [2][15] - 关税对企业利润率有下行风险,早期财报结果对利润率前景的信号不一 [2] - 关税尚未对整体销售预测和企业支出预期产生重大影响,但各行业投资支出有差异 [2][32] 3. 各行业表现 - 周期性行业疲软将被特殊增长行业的强势抵消,能源、材料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盈利下降,科技和通信服务行业盈利增长 [9] - 各行业资本支出预测有差异,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资本支出估计上调,其他行业下调 [32] 4. 盈利和估值预测 - 预计2025年S&P 500 EPS增长7%,利润率扩张35个基点至11.9%,2026年继续增长7% [2][38] - 与分析师共识和策略师预测相比,该预测略高 [38] 5. 市场表现和情绪 - S&P 500本周上涨3%创历史新高,预计未来12个月回报5%至6500点 [3] - 投资者情绪指标和资金流向反映市场情绪和资金动态 [48][52] 6. 经济增长和利率 - 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和2026年名义GDP平均增长4.5%和5.0% [26] - 市场对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定价反映利率预期 [59] 7. 行业和主题表现 - 各行业表现差异较大,信息技术、金融和通信服务行业表现较好,能源和医疗保健行业表现较差 [93] - 主题篮子表现反映不同主题的市场表现 [98] 8. 全球宏观研究预测 - 对全球各类资产的未来表现进行了预测,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和商品等 [103]
摩根士丹利:中国股票策略2025年中展望-穿越阴霾,曙光初现PPT
摩根· 2025-05-26 13: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摩根士丹利在全球新兴市场/亚太除日本框架内对MSCI中国维持持股观望评级,认为中国呈现结构性改善,但宏观挑战仍广泛存在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MSCI中国在股本回报率、可投资性和盈利预测修正周期方面有可持续的结构性改善,但宏观挑战仍存,投资建议采取平衡策略,兼顾结构性科技/增长机会和优质收益型投资 [18][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指数目标与表现 - 给出2026年6月亚洲/新兴市场/中国指数目标,包括牛市、基础情景和熊市三种情况的盈利和估值预测,如MSCI中国在基础情景下2026年6月目标价较当前有一定涨幅 [6] - 年初至今离岸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和风险回报状况良好,MSCI中国、恒生指数等在总回报、夏普比率等指标上有一定表现 [35] 结构性改善 - MSCI中国的股本回报率在2024年触底,有望到2026年底赶上MSCI新兴市场,且结束了13个季度的盈利预测下调 [19] - 以科技和股东回报提升为重点的优质集团在离岸中国股票市场的代表性逐渐增强 [24] - 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科技领域有竞争力,在成本/性能效益方面有优势,且在前沿人工智能模型性能上追赶并在一定性能水平上更具成本效益 [29][30] 盈利预测 - MSCI中国的市场普遍盈利预测在长期下调后处于更现实的水平,报告给出了MSCI中国和沪深300在2025年12月和2026年12月的盈利预测 [37][38] - 按行业分组展示了MSCI中国市场普遍每股盈利的构成和增长贡献,不同行业表现各异 [41] 宏观经济预测 -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经济的宏观预测分为基础情景、上行情景和下行情景,取决于关税谈判结果和北京的政策反应,不同情景下实际GDP、GDP平减指数和名义GDP有不同表现 [49] 市场估值与汇率 - MSCI中国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为11.1倍,较MSCI新兴市场有近10%的折让,且仍相对其他主要全球股票市场存在折让 [62][67] - 预计MSCI中国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2026年保持稳定并略有升值 [70] 市场结构与投资者情况 - MSCI中国对美国的收入敞口有限,占比不到3%,是美国前10大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中最低的 [77] - 美国存托凭证(ADR)在MSCI中国的指数权重中占25%,且超过80%已在香港双重上市 [81] - 多年来美国投资者在中国股票总所有权中的占比下降,中国/香港股票在各类区域基金中的主动持仓仍有提升空间 [85][89] 资金流向与市场偏好 - 年初至今外国资金流入主要来自被动基金,南向资金流入势头强劲,偏向科技、媒体和互联网板块 [97][104] - 中国A股市场外国所有权占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处于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10] 市场配置建议 - 建议在MSCI中国保持持股观望,低配台湾、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125] -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行业配置倾向于在结构性科技/增长机会和优质收益型投资之间采取平衡策略 [127] 重点股票名单 - 列出摩根士丹利中国/香港重点股票名单和中国A股主题股票名单,包括公司名称、评级、市值、目标价等信息,并展示了各名单的总回报情况 [131][133] 附录数据 - 给出摩根士丹利全球实际GDP增长预测、跨资产配置和关键预测、CPI和政策利率预测以及外汇预测等数据 [135][13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