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ss Fiber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材料_专家来电谈中国玻璃纤维周期观察-China Construction Materials_ Takeaways from Expert Call with SCI on China Glassfiber Cycle Watch
2025-07-28 09: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玻璃纤维行业 - 公司: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的主要生产商,包括巨石集团(Jushi,市场份额27%)、泰山玻纤(Taishan GF,12%)和重庆国际(CPIC,10%),前三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约50%[2]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周期位置** - 当前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但领先生产商的差异化优势将逐渐显现[1] - 2025年6月运营产能达840万吨(8.4mt),全年产量预计约800万吨(8mt)[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量同比增长10.5%[2] 2. **需求结构** - 领先生产商调整产品结构,高端产品占比超60%,主要应用于风电、热塑性和建筑领域[2] - 2025年风电装机量预计140GW,同比增长75%,支撑全年表观消费量超600万吨(6mt),同比增长13%[5] 3. **进出口动态** - 2025年前5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长2%,但全年预计呈下降趋势[3] - 前5个月出口量同比下降3%,欧洲和美国市场下滑,但中东、日本和韩国市场增长[3] 4. **库存与价格** - 年初提价未能刺激市场,厂商去库存效果显著,但二季度库存水平逐步上升[4] - 领先生产商库存压力相对较小[4] - 预计8月价格保持疲软,9-10月可能上涨至约3500元/吨,年底回落至约3000元/吨[7] 5.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每吨毛利亏损263元,领先生产商勉强盈亏平衡,二、三线生产商普遍亏损[5] - 低介电常数织物(Low-Dk fabric)是结构性亮点,利润是普通E-glass的10倍,短期仍存在供应缺口[7] 其他重要内容 - **全球格局**:中国产能占全球50%以上[2] -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库存压力分化、高端产品需求依赖风电等特定领域[4][5][7]
四川省首例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跨区域置换达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00
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置换 - 成都市温江区与青白江区签订协议,温江区用90吨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指标置换青白江区60吨氮氧化物总量指标,成为全省首个跨区域置换案例 [1] - 该创新举措打破环境要素资源配置壁垒,精准匹配供需,避免资源闲置,有效解决建设项目环评落地问题 [1] - 温江区置换来的氮氧化物指标将保障成都西电中特大型特种变产线、四川海思科制药新建锅炉等项目落地,总投资超30亿元 [1] - 青白江区置换来的挥发性有机物指标将支持巨石集团高性能玻纤智能制造基地、秀德畅盈碳纤维全产业链一体化产业基地等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1] 政策支持与创新管理 -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出台《成都市建设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统筹建设项目落地与空气质量改善 [1] - 成都市已超额完成"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针对氮氧化物总量指标紧缺问题,制定《成都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技术指南》 [2] - 探索拓展市本级减排项目范围,将工业、汽修行业减排量纳入减排体系,预计可新增氮氧化物238吨、挥发性有机物254吨 [2] - 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环节加强总量指标替代的科学核算,减少审批环节不必要的"总量浪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