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Driving Chips

搜索文档
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助力汽车智能化 -对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的首次覆盖--China Smart Driving Chip_ Powering Auto Intelligence - Initiation with OP on Horizon Robotics and UP on Black Sesame
2025-09-04 23:0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智能驾驶芯片行业,聚焦L2+及以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芯片市场[1][12] - 公司: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和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均为中国本土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1][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增长驱动** - 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到2030年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2030年达到154亿美元[2][12][38] - L2+及以上功能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3%升至2030年的88%,主要受益于消费者需求(70%以上消费者认为ADAS重要)和OEM竞争[12][18][34] - 外包芯片市场(TAM)2030年达94亿美元(占整体市场的61%),25-30年CAGR为39%,尽管部分OEM尝试自研芯片,但第三方供应商仍占主导[2][13][83] **地平线竞争优势** - 硬件-软件集成模式:通过算法与芯片协同优化,降低成本(比英伟达方案低100-200美元/车)、加速迭代,并为OEM提供10-20%净利润提升空间[3][8][129] - 市场地位:2024年L2+ SoC车辆份额达30%,预计2030年占外包L2+及以上市场份额29%[3][119][123] - 财务健康:2024年末现金储备154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充足(年研发预算40-60亿元),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2030年净利润率达29%[120][121][130] **黑芝麻智能的挑战** - 缺乏软件能力:无法提供用户友好开发平台,客户获取速度慢于地平线[5][9] - 研发压力:当前现金仅支持1-2年研发,需频繁融资可能稀释股东价值,2024年L2+份额仅9%[5][9][104] - 评级Underperform,目标价16港元(潜在下跌15%)[1][5][10] **其他关键内容** **OEM自研芯片的有限影响** - 仅年产量超过150万辆的OEM(如比亚迪、特斯拉)可能经济可行地自研芯片,预计203年仅40%市场受自研影响[13][68][80] - 第三方供应商因专业化、规模效应和更快迭代速度仍具优势[13][68] **技术标准与细分市场** - L2+(高速NOA)芯片需求80-200 TOPS,成本100-200美元;L2++(城市NOA)需求200-1000 TOPS,成本200-1000美元[31][32] - 软件市场增长较慢(25-30年CAGR 19%),2030年达30亿美元,因OEM更倾向于自研软件[57][59][86] **竞争格局** - 英伟达目前主导L2++外包市场,但地平线凭借J6系列(2025年量产)可能挑战其地位[90][94][104] - 移动调制解调器历史表明,功能标准化后第三方供应商将整合市场(如高通、联发科)[73][76] **数据与单位换算** - 地平线目标价15港元(56%上行空间),市值1333亿港元;黑芝麻目标价16港元(市值120亿港元)[6][10] - 2024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46%,预计2030年达90%[15][17] **风险与争议** - 地平线面临OEM自研芯片竞争,但分析师认为其集成模式和成本优势可维持份额[127][129] - 盈利时间表(2027年盈亏平衡)和现金消耗是关键关注点[120][130] **潜在增长点** - 地平线可能拓展机器人芯片和全球市场(通过合资企业),这些未在当前估值中体现[3][8][121]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原文ID,单位已统一转换为美元或人民币(1美元≈7.2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