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itanium Mining
icon
搜索文档
Wet Concentrator Plant A project update and 2025 guidance update
Globenewswire· 2025-11-18 15:00
WCP A 升级项目进展 - 湿式选矿厂A(WCP A)的调试工作正在进行中,已于2025年9月完成安装两台新高产能挖泥船和一个新给料准备模块[3] - 升级项目的主要部分已基本完成,新设备已按设计运行,并已证明能达到额定产能(每小时3,500吨)[7][8] - 新的给料准备模块(包括脱泥回路和新缓冲仓)运行良好,支持了回收率的提升[8] - 两台新挖泥船已上线运行,并能持续为选矿厂提供充足给料,此前相关的自动化系统挑战已完全解决[8] - 新的尾矿储存设施(TSF)也已成功投入运行,表现符合预期[8] - 然而,厂内尾矿管理组件目前限制了整体吞吐量和利用率,需要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水平衡才能持续达到额定产能,部分优化工作可能会延续到2026年[9] - WCP A 预计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末完成在Namalope矿区的开采路径,并开始向Nataka矿区过渡,过渡期预计约为18个月,Nataka是Moma矿区最大的矿带,约占其矿产资源的70%[5][10] - 项目总资本成本估算保持不变,为3.41亿美元,其中包含未分配的应急费用[6] 2025年生产指引更新 - 公司将2025年钛铁矿产量指引下调至87万至90.5万吨,原指引为93万至105万吨[4][12][15] - 将2025年金红石产量指引下调至8,500至9,500吨,原指引为9,000至10,000吨[12][15] - 初级锆石和精矿的产量原指引保持不变,精矿产量受益于中间库存的处理[12][15] - 尽管总现金运营成本指引维持在2.28亿至2.52亿美元不变,但由于预期产量降低,每吨成品现金成本预计升至235至245美元[13][15] 资本支出与项目财务 - 2025年WCP A项目的开发性资本支出指引现预计为1.7亿至1.75亿美元,此前为1.65亿美元,2026年的开发性资本支出指引相应减少[14] - 支出调整与2025年12月和2026年1月的支出阶段和项目进度微调有关,但项目总资本成本仍保持在3.41亿美元[14] - 预计到2025年底,项目总资本的约85%将已发生并成功投入,这将大幅降低项目风险[14] - 2025年改良性和维持性资本支出5,000万美元的指引保持不变[15] 市场与运营策略 - 尽管调试期间产量较低,但由于成品库存水平强劲,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发货不会受到影响[11][13] - 公司继续预计2025年将发运超过100万吨成品,并在年底实现成品库存的小幅减少[13] - 第四季度通常是发货旺季,预计本季度剩余时间的运力将得到充分利用[4] - 考虑到较弱的产品市场状况以及公司有能力通过现有库存满足发货承诺,公司优先考虑价值而非产量,选择不通过额外的干法采矿来抵消WCP A的较低产量[4][11]
Tronox Reports Thir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Prnewswire· 2025-11-06 05:30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收入为6.99亿美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4% [2] - 二氧化钛销售收入为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6% [2] - 锆石销售收入为5900万美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13% [2] - 公司录得运营亏损4300万美元,净亏损9900万美元 [2] - 调整后EBITDA为7400万美元,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20%,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0.6% [2] - 自由现金流为负1.37亿美元 [2] 运营挑战与市场动态 - 业绩受到需求疲软、下游去库存超预期以及二氧化钛和锆石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2] - 竞争对手的破产程序预计将有利于公司未来销量,但第三季度因低价清库存带来暂时性阻力 [2] - 印度地方法院暂时中止了反倾销税,对公司构成意外障碍 [2] - 锆石市场在中国面临的价格和销量压力超出预期 [2] 成本控制与现金流管理举措 - 成本改进计划提前进行,预计到2025年底将实现超过6000万美元的年化节省,到2026年底实现1.25亿至1.75亿美元的年化节省目标 [3] - 已采取针对性运营行动管理现金流,包括暂时闲置福州颜料厂、调整Stallingborough颜料厂运营速率、在Namakwa冶炼厂暂时闲置一座熔炉并即将暂时关闭西矿 [3] - 这些举措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带来约2500万至3000万美元的现金收益,为第四季度和2026年实现正自由现金流奠定基础 [3] - 公司通过发行4亿美元优先担保票据增强了资产负债表,增加了可用流动性 [3] 积极市场发展与战略机遇 - 反倾销措施持续改善公司在受保护市场的渗透和增长,巴西最终确定了关税,沙特阿拉伯实施了最终反倾销税,印度关税预计将恢复 [4] - 西方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努力为公司带来独特机遇,公司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采矿业务含有大量独居石,可用于永磁体生产 [4] - 预计第四季度二氧化钛销量将环比增长3-5%,锆石销量将环比增长15-20% [4] - 行业自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110万吨二氧化钛供应下线,其中大部分是永久性的,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转变,支持供需再平衡 [4] 第四季度业绩展望 - 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将与第三季度相对持平 [5][12] - 展望假设二氧化钛销量增长3-5%,锆石销量增长15-20%,但被二氧化钛和锆石价格分别约2%和6%的意外阻力所抵消 [5][12] - 包括暂时闲置Namakwa一座熔炉、福州工厂以及降低Stallingborough运营速率在内的行动,预计将对调整后EBITDA造成约1100万美元的阻力 [12] - 公司预计在第四季度和2026年产生正自由现金流 [12] 资产负债表与流动性 - 季度末总债务为32亿美元,净债务为30亿美元,过去十二个月净杠杆率为7.5倍 [11] - 季度末可用流动性总额为6.64亿美元,包括1.85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4.79亿美元循环信贷额度可用金额 [11] - 公司下一个重大债务到期日是2029年,其定期贷款或债券没有任何财务契约 [11] 稀土战略进展 - 公司积极推进稀土战略,通过其在澳大利亚的矿产资产和美国的加工能力,在从采矿到升级的整个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11] - 2025年10月15日,公司收购了Lion Rock Minerals约5%的股权,该公司拥有可能成为高质量独居石和金红石主要来源的矿床 [11]
Wet Concentrator Plant A Project Update
Globenewswire· 2025-09-11 14:00
项目概述 - 公司宣布启动湿式选矿厂A(WCP A)升级项目 连接两个新挖泥船和新给料准备单元 [2][3] - 升级项目旨在使WCP A能够成功开采Nataka矿区 该矿区占公司矿产资源总量的约70% 是未来数十年生产的关键 [4] - 项目资本支出预估保持3.41亿美元不变 包含新尾矿储存设施和基础设施 [6] 技术升级细节 - 新增两台大容量挖泥船和给料准备模块 包含前置脱泥回路 以有效处理矿泥并提高采矿率 [5] - 新设备于2025年7月运抵矿区 8月完成组装 9月初成功浮运并启动连接工作 [7][8] - 升级后WCP A额定产能将达每小时3,500吨 预计2025年底实现满负荷运行 [10] 生产安排 - WCP A暂停生产3至4周以进行设备连接 此安排已纳入2025年产量指引 [4][9] - 公司确认2025年生产和成本目标保持不变 预计80%资本支出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 [6][9] - 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Namalope矿区开采 并于同年底开始向Nataka矿区过渡 过渡期约18个月 [10] 资源储备 - Nataka矿区为公司最大矿带 预计可支持WCP A超过20年的经济开采寿命 [4] - 该矿区矿泥含量较高 需通过技术升级保障回收率和给料率 [5]
First new dredge arrives at the Moma Mine
Globenewswire· 2025-07-21 14:0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宣布其两台新的高容量挖泥船中的第一台已安全抵达莫马矿场,这是湿法选矿厂A升级项目的关键里程碑,之后将进行调试和升级工作,完成后该厂将向纳塔卡矿区过渡以保障未来数十年的生产[2][3][7] 公司动态 - 公司宣布两台新的高容量挖泥船中的第一台已安全抵达莫马矿场 新挖泥船是湿法选矿厂A升级项目的一部分 [2] - 公司首席运营官表示第一台挖泥船安全上岸是升级项目的关键里程碑 标志着令人兴奋的季度开始 项目进展符合计划 [3] - 第二台挖泥船将在未来几周上岸 两台挖泥船将通过自行式模块化运输车运往暂存池 [5] 挖泥船信息 - 挖泥船由荷兰皇家IHC制造 每台重1160吨 长62米 宽19米 高18米 [4] - 挖泥船于2025年6月4日启航 7月4日锚定在莫马北部 第一台于7月18日在特制海滩着陆区上岸 [5] 升级工作安排 - 目前湿法选矿厂A在暂存池旁采矿 新挖泥船就位且新进料准备模块完成后 将进行一系列替换工作 升级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 需三到四周 [6] - 升级完成后 湿法选矿厂A将从纳马洛佩过渡到纳塔卡矿区 预计需约18个月 纳塔卡矿区占莫马矿产资源的约70% [7]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钛矿物和锆石生产商之一 在莫桑比克运营莫马钛矿 产量约占全球钛原料的6% 产品供应超15个国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