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icon
搜索文档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丨烽火岁月,这些文物静静讲述……
新华社· 2025-10-25 14:45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 [1] - 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两年零九个月并赢得伟大胜利 [1] - 抗美援朝精神被描述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23] 纪念馆与文物 - 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该段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1] - 馆内珍藏2万余件文物 [1] - 馆藏文物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等珍贵历史见证 [1] 关键战役与英雄事迹 - 上甘岭战役中敌军倾泻190余万发炮弹 志愿军浴血奋战43个昼夜 [18][19] - 1950年11月清川江畔围歼战及松骨峰战斗 志愿军以百人之力击退敌军被誉为英雄部队 [6][7] -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宣告胜利 [22][23] 历史记录与精神象征 - 作家魏巍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中真实记录志愿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战斗 [10] - 志愿军使用缴获物资制作“两洲三国”胡琴 展现战场上的乐观与坚韧精神 [14][15]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出自志愿军炮兵指导员麻扶摇 后经周巍峙谱曲唱遍全军 [1]
特写:青春放歌 致敬英雄
新华网· 2025-04-27 09:18
纪念活动概况 - 辽东学院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歌曲展演,1800余名师生参与[1] - 活动通过合唱、情景剧、历史影像等形式重现抗美援朝历史场景,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配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影像[2] - 现场演绎《战地日记》情景剧,展现志愿军出征前的家国情怀[2] 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 - 化工与机械学院学生演唱《英雄赞歌》,荧幕同步展示"冰雕连"战士、志愿军分食苹果等历史画面[2] - 管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分别合唱《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新华社记者全程记录[3][6] -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结合电影《上甘岭》情节演绎《我的祖国》,强化艺术感染力[7] - 旅游与文化学院学生通过《勋章》歌词"你的名字是我胸前的勋章"传递荣誉感[8] 精神传承与教育实践 - 人文与教育学院学生分享采访92岁老战士徐庆林的经历,提及其在炮战中坚持作战的细节[4] - 纺织服装学院学生讲述老战士严迎发战友牺牲时口袋仅存半块冻土豆的故事[4] - 93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刘吉惠现场寄语青年"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4] - 辽东学院通过"红色家书诵读""战地日记分享"等沉浸式活动,将抗美援朝精神从课本延伸至舞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