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

搜索文档
追光的你丨一见·这一天致青年,我们如何赓续与传承
新华社· 2025-10-01 17:1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之际,通过回顾抗战历史与对比当代青年奋斗,强调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并指出奋斗是青春永恒的主题 [1][2][9] - 核心论点为从烽火年代到和平岁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未改变,当代青年在各行各业的“战场”上接续奋斗,其奋斗的样子就是青春的样子,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11][12] 历史传承与纪念活动 - 今年9月30日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2] - 国家隆重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有80面功勋荣誉战旗,代表80个英雄集体 [5] - 自2014年起,国家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一天全国有2000多个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举办烈士公祭仪式 [5] 英雄精神的当代体现 - 当代青年在扶贫、戍边、科研等领域接续奋斗,其精神与革命先辈一脉相承,例如扶贫干部黄文秀、守卫边关的陈祥榕等 [8] - 当前“战场”已转变为各行各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在“躺平”诱惑中保持勇气、在“内卷”喧嚣中保持定力 [8] - 科研团队在技术封锁中不懈攻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8] 青年与民族复兴使命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望青年,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少年要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1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跨越时代的历史使命,当年青年守护国土疆界,今日青年开拓发展边界 [11] - 先烈们当年的样子就是今天中国的样子,当代青年奋斗的样子就是未来中国的样子 [12]
运-20接英烈回国 国防部:英烈归故里 浩气存天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5:26
蒋斌: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我们近日以崇高的敬意、庄严的仪式,迎 回并安葬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遵循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已连 续交接12批烈士遗骸。 英烈归故里,浩气存天地。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完善保护英烈法律法规,从加强烈士纪念 设施保护管理到运用新技术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全社会缅怀英雄、捍卫英雄、尊崇英雄、争做 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英烈们用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已化为新时代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他们的信 念,由今天的中华儿女接力传承;他们的梦想,必将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璀璨绽放。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国防部官方微信消息,9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 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记者:近日,中方派出运-20飞机迎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请问发言人有 何评论? ...
辽宁丹东:红色薪火传 共绘同心圆
新华网· 2025-09-16 09:25
新华网沈阳9月15日电(吴京泽)秋意渐浓的鸭绿江畔,英雄城市丹东正以红色为笔,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 近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 采访团走进这座边境之城,探访红房街小学、辽东学院,参 观鸭绿江断桥,在青春朝气与历史回响的交织中,深切感受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与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红房街小学:种下民族团结种子 在丹东市红房街小学举行的第四届"红石榴"校园文化节—民族文化体验日上,学生们将写有祝福的卡片贴到"祝福 墙"上。"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学生于戎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红石榴'不仅是一个符号,它早已成为我们的共同信念。"学生宫宁分享了自己连续四年参与"红石榴"文化节的经历, 语气中满是自豪。学生杨涵茗激动地说:"今天,我们一起种下了名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种子,这颗种子将生根 发芽,结出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 在鸭绿江断桥上,经山小学的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用歌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 听。激昂的歌声在江畔回荡,既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最崇高的敬意,也唱响了新时代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的坚定决心。 图为辽东学院学生在观看大思 ...
战火记忆 | 冲过去就是胜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5 10:33
何学义,1924年1月生,湖南澧县人。1949年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抗美 援朝上甘岭战役等。曾获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 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 我出生于湖南省澧县如东镇鲁家村的一户贫苦农家。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火很快烧到了 湖南。我目睹了日军扫荡村子时的滔天罪行,很多老百姓死于非命。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没有国,哪有家?不赶走日本鬼子,老百姓永无宁日!我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去当兵,保卫国家, 保卫家乡! 1949年初,我光荣成为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23军67师的一名通讯兵。当年4月,我所在部队集结在长江 北岸。上级命令我们组建渡江突击队,像一把尖刀一样率先插到长江南岸去。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正准备分一点炒面吃,敌人的飞机又来了。大伙儿立刻进入战斗位置,炮手们用 最快的速度架好迫击炮,向敌机群射击。我亲眼看着好几架敌机拖着黑烟栽了下去。"打得好!"阵地上 一片欢呼。 就在战斗接近尾声,大家稍微松了口气的时候,一架敌机突然俯冲下来,投下了一颗炸弹。"卧倒!"我 大喊一声,同 ...
红红石榴籽 紧紧抱一起
辽宁日报· 2025-09-15 09:08
千房同蒂,千子如一。全省各族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如红红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勠力同心,勇毅前行。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赵一曼、李兆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参观者。辽东学院、鸭绿江 畔,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维吾尔族学生努尔艾力·努尔艾合麦提表示,将把爱国 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融入实践。 山海共融,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呈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辽沈 大地上演进、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观展中,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一处副处长宛志刚表 示,这个展览体现了白山黑水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辽宁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提供了借鉴。 沈阳时代文仓城市书房里书声琅琅,读书分享、文艺展演和文化交流排满日程,各族群众在感受中 华文化魅力中增进情感共鸣。丹东市红房街小学操场上,各民族学生齐跳"民族团结·石榴花开"健身 操,第四届"红石榴"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于孩子们心中。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民族科科长王金东表示,将持续深化"文体旅+民族"融合模式,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果园 ...
我省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辽宁日报· 2025-09-14 21:11
纪念活动与教育形式 -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于9月12日回国,引发系列纪念活动 [1] - 活动形式包括邀请93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原所志作报告、收看直播、开展主题班会等,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 [1]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对老战士表达崇高敬意 [1] - 鸭绿江畔辽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有400多名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及香港培侨中学、澳门濠江中学师生齐聚,唱响经典歌曲 [2] - 丹东市实验小学各班级同步开展主题班会,讲述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事迹,并组织学生写下感想 [2] 思政课教学创新 - 多所高校如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围绕"迎接英雄回家"主题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4] - 活动旨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抗美援朝精神和英雄事迹融入教学 [4] - 辽宁大学图书馆礼堂有8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说课展示,结合专家点评优化课程设计 [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大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十余所大中小学教师集思广益分享经验 [4]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00多名大中小学学生代表同上一节思政课,结合历史影像和英雄故事深刻感悟精神 [4] 历史传承与精神滋养 - 辽宁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3] -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亮由校史讲起,提及抗美援朝期间东北工学院有90%学生报名参军参干,40名一年级学生光荣参军,以此作为学生榜样 [3] - 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师生重温学校国防教育传统,体会"国无防不立"的含义,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 [3] - 全省教育系统计划持续加强青年学生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好青年 [4]
浩气长存天地间——写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之际
新华社· 2025-09-14 00:23
浩气长存天地间——写在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之际 新华社记者刘艺、丁非白、刘一诺 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30位志 愿军烈士英灵安息于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 秋风又拂山河至,浩气长存天地间。 1950年深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一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75年后,随着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我国已连续12年、累计迎回1011位在 韩志愿军英烈遗骸。 缅怀 辽宁丹东,20岁的大学生马祎旸远远凝视着鸭绿江断桥。如果跨越时空,她的视线或许能与他们 的目光交汇——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踏上鸭绿江大桥时,不少战士边走边回头,想再多看一眼祖国的大好河 山。 志愿军40军120师359团1营1连指导员王凤和宽慰战友:"等仗打赢了,回来坐着火车看,坐着飞机 看,看个够!" 然而,很多人没能回来看个够。 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70多年来,人们始终缅怀那些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烈士。 这是老兵对战友的缅怀—— 96岁 ...
焦点访谈|山河已无恙 英雄归故乡
央视网· 2025-09-13 21:43
事件概述 - 第十二批共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于9月12日由空军运-20专机接回辽宁沈阳,并于9月13日举行安葬仪式 [1][3] -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9万7千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1][12] 迎回仪式细节 - 空军运-20专机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时接受“过水门”最高礼仪,4架歼-20战机为专机担任护航任务并低空通场致敬 [5][6] - 礼兵护送志愿军棺椁步入安葬仪式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三鞠躬,礼兵鸣枪12响致敬 [3] - 烈士遗骸棺椁由军用卡车运送,此方式自2020年起用于迎回仪式,象征英雄归故乡 [8] 遗骸安置与身份鉴定 - 从2014年至2025年,已迎回十二批共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12] - 通过DNA鉴定技术,目前已为28位烈士确认身份并找到亲人,近期最新寻亲成果为8位烈士找到家属 [12] - 8位确认身份的烈士为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 [12] 亲属缅怀 - 方金耀烈士之子方汉炳在父亲牺牲72年后通过DNA比对找到亲人,首次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 [13][14] - 多位烈士家属代表从上海、山东、安徽、湖北等地专程赴沈阳迎接战友回家 [13] 纪念活动参与 - 95岁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何临弟等老战士参加迎回仪式,情绪激动 [8][10] - 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官兵受邀参加仪式,代表全连祭奠老班长 [16]
港澳台青少年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心灵震撼与家国情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5:49
中新社沈阳9月12日电 (记者 李纯 韩宏)第一次来沈阳参加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香港 培侨中学学生熊博12日对中新社记者说,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感觉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这是 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说熟悉是因为这是一种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当天,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港澳台师生代表参加该活动。 据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介绍,这是该校第四次派师生赴沈阳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活动。 熊博表示,在课堂上学习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对那段历史已有所了解。能够来现场参加相关仪式,最 大的感受是"感恩和责任"。"感谢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也深感责任重大,要铭 记历史、珍惜当下、告慰先烈。"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介绍,今年的活动邀请港澳优秀师生代表赴北京、丹东、沈阳开展"国旗传递"活动。 伍焕杰告诉记者,从香港到北京再到丹东,这是70多年前培侨中学校友参加抗美援朝时走过的路。 来沈阳之前,澳门濠江中学高二学生江佳磊特意"预习",在网上查看了许多有关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 回到澳门后,他会向大家介绍此次现场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的经历与感悟。 刘奕嘉来自台 ...
祖国从未忘记 人民永远铭记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航空工业与国防装备 - 空军运-20专机与4架歼-20战斗机组成编队执行烈士遗骸接运任务 体现军用航空装备的高规格部署能力 [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手持自主研制军机模型参与迎接仪式 展示航空装备研发成果 [4] - 运-20使用"跨江50"呼号 歼-20使用"凯旋"呼号 体现空军对装备符号体系的专业化设计 [2] 国家级仪式与公共事务 - 迎回仪式采用最高礼仪"过水门" 70辆警用摩托车护卫 6辆军用运输车转运 体现国家层级的资源调配能力 [1] - 从机场到烈士陵园29.7公里路线设置近3500面国旗 公共空间部署大规模国家象征物 [3] - 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导遗骸鉴定比对工作 累计完成981位烈士遗骸鉴定 其中28位成功确认身份 展现国家机构的数据管理能力 [5] 纪念设施与文化活动 -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办"最可爱的人"主题展 由国家博物馆、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国家级机构联合承办 [5] - 展览分为特级英雄、一级英雄及英雄集体三部分 全国多地群众参与献花活动 形成规模化公众参与 [5] - 陵园内95岁志愿军老战士程茂友提及九三阅兵现场观礼 国家盛大仪式与纪念活动形成联动效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