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

搜索文档
文化之约 | 触摸文字传承的温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4 08:07
《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发布 - 商务印书馆推出《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发亮相,该词典是一部供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3] - 新版词典不仅解释词语字面含义,还注重对词语背后的典故知识和文化内涵加以解读,有助于增进读者对古代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 [3] - 封面设计突出汉字文化传承理念,集中展示了一部汉字发展史,呈现了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 [3] 词典编纂历程 - 词典于1985年开始编写,历经3个版本,发行量超千万册 [3][5] - 第1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古汉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与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的编辑集体编写,1998年出版,前后历时十三年 [6] - 第2版于2014年3月推出,第3版于2023年启动,历时两年半完成 [6] 词典学术价值 - 词典是几代人共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数十位学者和编辑的心血,体现了杰出的语言学者和优秀的辞书出版人为传承中华文化、服务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情怀和追求 [5] - 词典在收条、释义、例句和体例等方面不断完善,内容上更加贴近包括教师、学生在内广大古汉语学习者的使用需求 [7] - 词典始终以守正不移、日新无已的精神风貌,站立于汉语辞书之林 [7] 商务印书馆的文化贡献 - 商务印书馆组织编纂出版了《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收录名句约3900条,涵盖传统经典著作300余部、单篇诗文作品1000余篇 [8] - 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出版中国第一部近代辞书《辞源》、中国第一部规范辞书《现代汉语词典》 [11] -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释义的汉语工具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1] 汉字与中华文明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汉字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汉字休戚相关的中华文明延续不竭 [9] - 汉字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文明的连绵不绝决定了文字的不断延续,文字的不断延续又维护了文明的绵延赓续 [9] - 汉字是华夏先民的伟大发明,是传承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一笔珍贵的人类文化财富 [12]
阐释词语的典故知识与文化内涵,《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6-29 16:53
《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发布 - 词典自1985年启动编写,历经40年三次修订,累计印刷超100次,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1] - 第3版由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等专家主持修订,历时两年半于2025年5月出版 [1] - 全国首发式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突出汉字文化传承主题 [1][4] 内容修订与特色 - 收录16000个字头及28000条多字条目,覆盖古籍特有用法(如"跑"字páo音项释义) [3] - 专项增补六十四卦、二十八星宿等文化百科条目,强化词语典故解读(如"烂柯"条) [3][4] - 封面设计展示甲骨文至楷书的汉字演变史,融入安阳甲骨文等地域文化元素 [4] 《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配套发布 - 收录先秦至晚清3900条名句,覆盖300余部经典及1000余篇单篇作品 [4][5] - 按8大主题48个子类系统编排(如"民本民心""亲情乡情"),强化思想文化脉络 [5] - 设立"出处""通解""赏析"板块,解析古今用法差异(如"吾生也有涯"条) [5][6] 教学适配性优化 - 参考《通用规范汉字表》调整字形注音,增补教材例句(如"暖树""芙蓉"条) [9] - 增设《中国历代纪元表》并同步教材表述(如西汉建立时间修订为前202年) [9] - 收录统编教材600余条名句,覆盖语文、历史等学科"日积月累"栏目 [5][9] 编纂方法论 - 初版团队耗时两年制作先秦两汉要籍卡片库,基于语料提炼释义 [8] - 第3版修订注重科学性,书证优先选用教材篇目(如《离骚》替换《招魂》)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