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语文课堂上的中华文化之美
新华网· 2025-11-19 11:34
新华网沈阳11月18日电 教室里,教师身着承载传统文化之美的汉服为学生授课,师生鞠躬作揖行相见礼,同学们一起诵读国学名篇段落,现场 演绎文学先贤写就的经典故事……这就是大连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的沉浸式学习课堂。近一年来,大连交通大学持续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和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等当代语境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为青年学生提供广阔的文化视野与诗意的人生体验。 "在大学语文课上,我得以与先贤对话,体味他们的生活与情思,弥补了工科学习中感性认知的缺憾,极大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学校车辆工 程专业2025级学生徐楷然说。 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带动下,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不仅图书馆里古代文学作品的借阅量提升了,大家还在学校的戏剧展演活 动中编排了国学经典主题戏剧作品,在读书会活动中主动分享交流国学经典读书体会。 大连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语文是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学校将持续改进语文课程教学,不断推陈出新,既注重 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回应当代语境的变迁,引领学生在人文光辉与文化自信中找到诗意的心灵居所。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同学们通向经典之路的引领 ...
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11-16 05:51
文化传承与交流现状 -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建院100周年系列特展,展出西周毛公鼎、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苏轼《前赤壁赋》等中华文化珍品,吸引大量观者[1] - 大陆文化产品如游戏《黑神话:悟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台湾掀起热潮,台湾青年在社交媒体分享"新中式"穿搭,台北街头酸菜鱼等大陆美食受欢迎[2] - 中华文化深度融入台湾社会生活,表现为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习俗,以及妈祖、关公、保生大帝等源自大陆的信俗在岛内香火不息[1] 政策与历史背景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1] - 2025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历史上有在日据时期通过坚持学习中文、成立诗社"栎社"、发起"台湾文化协会"等方式传承中华文化的先例[2] - 民进党当局被指推行"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行径,限缩两岸文化交流,并淡化否认台湾光复的历史事实[2] 文化纽带与产业影响 - 中华文化被描述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和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中最天然、深沉和牢不可破的联结[1][3] - 两岸文化交流正以更新潮、多元的方式蓬勃发展,体现在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文化品位和情感共鸣之中[2] - 行业认为携手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能共同光大中华文化、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3]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殷墟甲骨文,汉字基因的源代码
中国新闻网· 2025-11-15 20:38
汉字文化传承 -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2] - 汉字结构在3000多年历史中保持不变 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2] -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距今3000多年 [2] 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2] - 作为最早成熟文字系统 值得倍加珍视和更好传承发展 [2]
渭南实施数字化监测,保护复壮仓颉手植柏
人民日报· 2025-10-13 13:41
政策法规与保护体系 - 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行为规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2] - 地方性法规《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于2019年出台,将庙内古柏纳入法规保护范畴 [6] - 形成“专家技术指导+县级主管部门+养护责任单位”的“一树一支队伍”保护模式 [7]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 陕西省现存古树名木总数达72.7万余株,其中散生古树1.1万余株,古树群271个共71.6万余株 [6] - 仓颉庙内有千年以上树龄古柏40多株,平均树龄约3000年,包括树龄约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1株、树龄4000多年古柏3株、树龄3000多年古柏14株 [6] - 仓颉手植柏具体数据为高度16米、胸径2.48米、地围9.9米 [6] 科技赋能与智慧保护 - 为仓颉手植柏建立涵盖本体情况、养护措施、生长环境等信息的“一树一档”,并接入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实时监控系统 [7] - 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古柏生长动态,及时发现叶片发黄、树皮异常等情况并采取复壮措施 [7] - 开展航天育种以延续优良基因,2020年5月采集的籽种搭载长征火箭遨游太空,目前繁育基地内航天育种苗长势生机盎然 [8] 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 - 每年谷雨时节在仓颉庙举行文化活动,结合联合国中文日纪念仓颉,青少年可在古柏荫下体验雕版印刷 [7] - 设立文化展室,通过图文、实物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汉字起源与发展 [7] - 推出“和古树做朋友”系列融媒体报道及“遇见古树”小程序,为公众提供“可随身携带的古树博物馆”以普及知识 [3][4]
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
新华社· 2025-10-10 09:44
公司百年庆典与历史定位 - 故宫博物院于2025年10月10日迎来建院100周年纪念 [1] -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1] - 故宫一词专指明清皇宫紫禁城,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宫”是保护对象,“院”是管理机构 [2] 公司运营与访客数据 -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95万件(套)文物 [3] - 2009年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00万,2024年接待观众超1760万人次 [3] - 午门展厅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汇集《五牛图》《清明上河图》、金瓯永固杯等稀世国宝 [3] 行业产品与服务亮点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中轴线三大殿、东西六宫、乾隆花园等恢宏建筑,以及御花园藻井、太和殿屋脊走兽等精美细节 [5] - 公司提供珍宝馆、钟表馆、慈宁宫雕塑馆等系统性文物陈列,展现清宫旧藏奇珍异宝与中西合璧之美 [5] - 每一件文物和建筑都蕴藏着生动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构成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 [6] 品牌影响力与创新发展 - 公司通过红墙秋叶的美图在社交媒体“刷屏”,并依托科技和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7] - 公司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等文化交流活动 [7] - 昔日的宫苑禁地如今交由人民共享,皇家典藏成为全民共宝 [4]
特写: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观者如潮 中华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新华网· 2025-10-05 13:00
展览活动与观众反响 -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建院100周年系列特展,其中“甲子万年”百年院庆特展于10月4日正式开展,精选百余件展品[1] - 特展开场即吸引大量观众,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前观众聚集,人气最高[1] - “皕宋——故宫宋版图书观止”特展展出98部宋版书,首档展出的50部中有19本为孤本,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1] 展品内容与特色 - 特展展品涵盖书画、文献、古籍、器物、档案与数码作品等多个类别[1] - 首档展出的经典包括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苏文忠公奏议》,为宋孝宗时眉山刊本,开版宏畅,纸张洁白,字体古朴[2] - 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被活化为古画动漫,以便观众更清晰地欣赏细节[2] 未来展览计划与文化影响 - 从2025年10月10日到2026年1月7日,将举办“千年神遇——北宋西园雅集传奇”特展,集中展出苏轼《前赤壁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等名作[2] - 展览激发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有观众在参观后表达前往北京故宫博物院继续参观的意愿[3] - 展览现场出现亲子互动学习场景,家长向子女讲解传统山水画意境,体现文化传承[1]
江西南昌:港澳青少年齐聚英雄城 共筑家国情怀
经济观察报· 2025-10-02 12:01
活动概述 - 10月1日清晨在南昌八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1] - 来自港澳的青少年与南昌本地学子共同参与活动[1]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红色景点、学习英雄历史、体验中医药制作技艺如制作香包和冲泡花茶[1] 活动影响 - 活动增强了港澳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家国情怀[1] - 港澳青少年与南昌学子通过交流结下深厚友谊[1] - 活动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青春力量[1]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以诗舞戏乐展现千载华夏文化
新华网· 2025-09-28 11:11
活动概况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于6月13日开幕至9月27日结束,持续4个月,共举办280余场活动[1] - 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旨在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市民文化自信与国民身份认同[5]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有信心将中华文化节打造为香港的年度文化品牌[12] 核心节目与演出 - 开幕节目为6月13日上演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2][6] -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香港站3场门票开票即售罄,加演场也迅速售空[3] - 闭幕节目为9月26日至27日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李清照》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1][2] - "中国戏曲节"环节中,西安演艺集团秦腔青年实验团演绎了秦腔《周仁回府》[5] - 其他重要演出包括"谭盾WE-音乐节"的《茶魂》歌剧音乐会和香港中乐团《丝语·琵琶》音乐会[5] 活动形式与参与度 - 活动形式多元,涵盖舞蹈、戏曲、音乐、展览等[2] - 沙田大会堂外的"多彩华艺"嘉年华吸引1.8万人次参与[9] - 特区政府康文署打造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共举办逾30场专场活动,吸引超过8000人次参与[9] - 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以专场形式走进校园,约600位香港师生参与[11] 文化推广与影响 - 活动将文化搬进博物馆、街头嘉年华和校园课堂,如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天下一统——陕西秦汉文明展"[7][9] - 多支来港演出的主创团队称赞香港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5][13] - 活动被香港市民视为了解中华文化的钥匙,增强了文化认同感,部分观众特意穿着旗袍或汉服观演[12]
202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新西兰奥克兰营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9:41
活动概况 - 202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新西兰奥克兰营于9月22日上午在奥克兰西湖男子高中大礼堂举行开营仪式 [1][3] - 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向营员代表授旗,象征活动正式启动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采用“寓教于乐、学玩结合”的方式,旨在增进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6] - 授课内容包括中国民族舞蹈、京剧、武术、书法、剪纸、民族乐器等12门课程 [6] - 开营仪式上,授课教师团队呈现了融合十二种非遗元素的中华才艺展演,具体节目包括舞蹈《闹秧歌》、京剧《天女散花》、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陶笛演奏《紫色热情》、溜溜调《康定情歌》以及融合武术、水墨、书法、剪纸的压轴节目《中华武韵》 [2] 参与规模与师资 - 活动共有来自奥克兰当地华校的180余名华裔青少年参与,分为8个班级 [6] - 教学团队由湖北省京剧院、华中师范大学选派的12名专业教师组成 [6] 活动周期与安排 -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3日 [6] - 计划在结营仪式上举行学员学习成果展示汇报 [6]
特写:两岸龙舟队在新北演绎“速度与激情”
新华网· 2025-09-24 09:30
活动概况 - 2025两岸城市龙舟赛于9月23日下午在新北市微风运河举行,共有来自新北、台北、上海、南京、苏州等两岸五座城市的11支龙舟队参赛 [1] - 活动由新北市体育总会、台北市体育总会龙舟委员会、上海市龙舟协会、南京市龙舟运动协会联合主办,苏州市龙舟协会协办 [3] - 经过三轮比赛,最终由来自南京、新北、台北的队伍分获前三名 [1] 活动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活动是一项代表性的两岸城市龙舟文化交流活动,此前已成功举办多届,在大陆和台湾均拥有较高人气和众多拥趸 [1] - 龙舟竞渡被视为对“团结拼搏、同舟共济”精神的生动诠释,此类活动是推动两岸在文化体育领域交流的重要桥梁 [2] - 活动体现了两岸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传承,并旨在通过体育赛事加深情感联系、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