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台湾光复纪念歌》
icon
搜索文档
“共铸民族魂”——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音乐会在京举办
新华社· 2025-10-28 08:52
音乐会概况 - 音乐会于10月27日晚在京举办,主题为“共铸民族魂”——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 [1] - 主办方包括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1] -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在京台胞等900余人现场观看,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在线直播,吸引海峡两岸观众参与 [2] 演出内容与结构 - 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宝岛·原乡》《山河·烽火》《海峡·共辉》 [1] - 演出在气势恢宏的序曲《共铸民族魂》中拉开帷幕 [1] - 音乐会包含“台湾歌曲联唱”章节,曲目有《望春风》《外婆的澎湖湾》《爱拼才会赢》等台湾经典歌曲 [1] - 两岸歌手联袂献唱《鼓浪屿之波》 [1] - 抗日歌曲联唱环节包含《长城谣》《南泥湾》等经典歌曲 [2] - 台湾少数民族音乐人杨品骅用少数民族语言献唱《赛德克·巴莱》 [2] - 演出曲目包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童声合唱《台湾光复纪念歌》以及闭幕合唱《歌唱祖国》 [2] 演出主题与意义 - 音乐会旨在用旋律联结血脉深情,回溯历史长河 [1] - 通过音乐重温两岸共同记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 - 描绘宝岛民风民情和乡土乡音,道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源的深层情感联结 [1] - 歌曲《鼓浪屿之波》道出两岸同胞之间割舍不断的亲情和思念 [1] - 以经典歌曲致敬抗战岁月,展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坚定意志 [2] - 童声合唱《台湾光复纪念歌》让观众重温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的历史时刻 [2] - 总指挥肖超表示,音乐会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让观众在艺术享受中理解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感受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 [2]
“不能忘,常思量”——歌声中的台湾光复印记
新华网· 2025-10-21 13:47
在台湾东海大学教授潘兆民的儿时记忆里,每年10月25日是个欢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台湾光复节,路上满 是游行庆祝的人群,到处都会响起《台湾光复纪念歌》那欢欣鼓舞的旋律。 次年,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感怀这一重要时刻,台湾音乐家陈波、陈泗治当年创作了《台湾光 复纪念歌》。这首歌曾被列入台湾小学音乐教本,改写后的歌词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这首153个字、30个小节的歌曲,以欢快喜庆的旋律道出了宝岛光复时人们的愉悦之情,反复颂唱"台湾光 复不能忘""八年血战不能忘""民族精神不能忘",就像歌词中所写,一夜之间"唱遍城市和村庄",铸就几代人 的时代记忆。 此后,每年台湾光复节,这首歌常会在台北中山堂内外响起。中山堂也成为各种艺文活动及市民集会举行 的重要场所,台湾光复后的第一场西式音乐会"庆祝台湾光复广播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 据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考证,除了有《台湾光复纪念歌》外,台湾民间还有《台湾光复歌》《台湾 光复》《光复新生台湾歌》等歌曲流传至今。 《台湾光复歌》唱道:"五十年台湾,六百万同胞,现在复归咱祖国!这可比,拨开云雾,解消风雨,霎时间重见 天日!可恭喜,出头天,莫非是天有理,也是祖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