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搜索文档
《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发布,示范城市建设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扬子晚报网· 2025-11-14 18:54
立法核心与意义 - 《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探索”迈入“法治引领”新阶段 [1] - 该条例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核心制度保障,旨在构建“水城共生”的城市环境 [1] - 立法旨在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难题,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古城保护与海绵建设融合”的解决方案 [3] 立法背景与进程 - 扬州是国家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已在建筑小区、公园绿地等330余个项目中推进建设 [3] - 立法工作自2024年启动,历时一年多完成,走访了30余家企业、院校及基层单位 [5] - 立法过程系统梳理了19部国家和省级法律法规、26部外地条例,形成近5万字参考资料汇编 [5] - 条例于2025年8月27日经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9月30日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6] 条例主要内容与特色 - 条例共26条,围绕规划、建设、运维、监管关键环节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8] - 规划体系区分新建区域“全域覆盖”、已建区域“改造提升”、古城区域“特色融合”的差异化模式 [8] - 建设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筹、住建主管、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职责 [8] - 运维体系区分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等不同模式,明确运维主体并列出六类禁止行为 [8] - 社会参与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参与,赋予公众举报权利 [8] - 四大亮点包括古城水乡融合、司法保障创新、科技赋能管理、民生导向鲜明 [9] 实施保障与成效 - 推动条例落地措施包括分层培训全覆盖、制定配套政策细则、建立定期督查机制 [10] - 扬州在2024年度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连续两年获评A级,领跑全国示范城市 [10][11][12] - 扬州是全国仅有的10个获评最高等级A等的城市之一 [12] - 下一步将推进古城海绵化改造、大运河沿线海绵设施建设等工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