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战诗词三百首》
icon
搜索文档
读懂抗战诗词里的精神根脉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于是,士兵拿枪又拿笔,读书人更是提笔抒怀。抗战诗的作者,有的就是在抗敌一线冲锋陷阵的将士, 如朱德、陈毅、冯玉祥等都率军打仗,叱咤疆场。有的虽不是军人,但也曾亲上前线,目睹战士的英 勇、战争的惨烈,如郭沫若曾访问昆山前线,田汉多次至前线慰劳战士,老舍也曾探访北方战场将士。 其中,不少人从事教育、新闻等文教宣传工作,张默君、何香凝、谢冰莹等知识女性也以诗词述事咏 怀。他们心中装着百姓,装着救国救民的志愿,笔下才有众志成城的人民抗战图景。如毛泽东《祭黄陵 文》说,"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郭沫若《归国杂吟》道,"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抗战诗词紧扣战争,真切及时地叙写战事,具有鲜明的纪实性。从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到卢沟桥事 变,从百灵庙大捷、平型关大捷到抗战胜利,每一次重大战事,都牵动着诗人的心弦。例如,陈懋恒 《抗战百一诗》记述北平战斗、台儿庄战役中以身殉国的英雄群体,陈友琴《惊闻八百壮士遇难》记录 震惊中外的"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有不少诗作,以传记方式为英雄塑像,颂赞左权、蔡廷锴、 《抗战诗词三百首》:周兴陆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 版。 若干年前,我曾有宏愿编纂《抗战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