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
icon
搜索文档
战火中的诗人(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40
西南联大原校址离我的工作单位不远,跨过两条小街,进入现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便可瞻仰校园东北 侧由闻一多篆额、冯友兰撰文、罗庸书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在这块文采斐然的纪念碑 背面,刻有西南联大自抗战以来从军学生姓名,共计834人(实际有1100余名)。遗憾的是,我在这块 碑上没有看到最令我眼热的一个名字——穆旦。这个既是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又当过联大助教,还参 加过中国远征军的诗人,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总是令我一再怀想。 西南联大校园内的青年诗人们,大都很崇拜现代诗人威斯坦·休·奥登。1937年,奥登曾赴西班牙参加西 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战争,发表过长诗《西班牙》。穆旦是否也希望自己能像奥登那样呢?要知道, 穆旦不是一个只顾打磨诗歌技艺的象牙塔里的诗人,他的思想活跃得多,也复杂得多。作为一个生活在 战争年代的诗人,他抓住了时代的主要矛盾:抗日的滚滚铁流。还在从军以前,他就写出了"我要赶到 车站搭一九四〇年的车开向最炽热的熔炉里"。他的诗人的激情让他渴望在"国破山河在"的艰难岁月 里,要"像大旗飘进宇宙的洪荒"。 穆旦当时虽为西南联大助教,但薪资不高。抗战最为艰难时期,昆明物价飞涨,穆旦一月的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