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府本》

搜索文档
传承四百年 集百家墨宝(文物有话说)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淳化阁帖》的历史地位 - 《淳化阁帖》是中国首部系统汇编的大型名家书法集帖,收录先秦至隋唐103位书法家420帖法书,涵盖篆隶草行楷各体[1] - 该帖分为10卷,包含历代帝王、名臣及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作品,许多原作已失传,成为唯一传世珍贵资料,被誉为"法帖之祖"[1] - 集中展现汉字从篆、隶到楷、行、草的演变脉络,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6] 版本流传与保存 - 宋代原拓本极为稀少,因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失火导致原版损毁,后世多为南宋及明清翻刻本[2] - 明肃府本为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的刻石,历时7年用144块富平石刻成,最得宋拓本原貌[3] - 现存142方帖石经多次补刻修复,1966年移交甘肃省博物馆珍藏,1996年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4] 艺术与文化价值 - 肃府本采用坚腻润洁的富平石,刀路齐平规整,姿态传神,笔锋到位,格调高逸,得到书法家称誉[3] - 围绕《淳化阁帖》产生专门研究版刻、拓本的帖学,极大促进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传播,影响东亚地区[6] - 不仅是书法范本,更是中华文明精神载体,凝聚古人对美的追求与哲学思考,后世书法名家多临习此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