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暖》

搜索文档
关于“看见”与“劳作”的艺术跋涉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46
艺术家创作主题演变 - 创作核心聚焦于为劳动者立传 通过工地 田埂等场景描绘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情感 [2] - 早期作品如《守望系列》采用雕塑体量感表现街头等活工人的沉默尊严 《工棚》系列通过工笔技法呈现生活细节如木板床纹理 脱落墙皮 [2] - 光线运用成为叙事工具 如《工棚·家》通过明暗分割表现现实与期许的张力 光源聚焦伏案写字小女孩 父母神态隐于阴影 [2] 创作题材与技法发展 - 题材扩展至农村留守群体 作品如《暖阳》关注老人面部时间刻痕 《老伴》《婆媳》表现剪刀声响与手机牵挂 采用色粉技法捕捉柔软瞬间 [3] - 近年转向"新产业工人"题材 采用素描媒介 通过"新产业工人素描档案"项目结合肖像画与访谈口述 形成视觉档案 [3] - 媒介探索体现在近作《暖》 将手机视频通话画面与现实笑脸并置 表现跨空间交叠的工人宿舍中秋场景 [3] 时代变迁记录 - 20年创作历程从《工棚》到《暖》 记录劳动者生活条件改善与精神面貌变化 从父辈羞涩局促到新生代坦然自信 [4] - 工笔技法当代价值体现为表达手段非程式化美学 通过技法探索使人物在画布上"站立"并活在所属时代 [5] 社会影响与互动 - 展览引发观众在画作与实物间驻足思考 形成关于"看见"与"劳作"的社会回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