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刊文:守正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9:13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根本遵循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该任务的关键课程[1] - 党中央始终将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1] -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三大文化为力量根基[1] 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转变 - 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已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青年"四个自信"明显增强[2] - 部分思政课教学与青年需求存在隔阂,表现为填鸭式灌输、语言枯燥、内容空洞、只重应试等问题[2] -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2] 强化政治引导功能 -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需以透彻的学理和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引导学生[3] -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4] - 需教育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5] 提升针对性与吸引力的创新实践 - 推动思政课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课堂封闭"向"社会开放"拓展[7] - 浙江传媒学院创作《之江新语》系列短视频,通过沉浸式、情景化方式呈现理论探索,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5][6][10] - 开展"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吸引全国10余所院校百余名师生参与,成为可分享的"大思政课"素材[7][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思政教育应激发情感、提升认知、确立价值、指导实践,形成"所需—所教—所懂—所用"的精准闭环[13] - 浙江省开展90后、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青年运用"青言青语"和多种创新模式,提高宣讲到达率和传播力[14] - 组织"香港青年走进浙江"等活动,让青年通过亲身实践实现从"知"到"信"的飞跃[16] 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提高思政课活力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9] - 构建"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观,将社会天地作为最丰富的资源库和实践场[17] - 思政教育需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内涵式发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