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画古董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调查局】少女休学为母讨30万骗款,记者调查直播间“古董骗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23:07
直播平台古董骗局现状 - 直播平台存在大量"古董骗局"账号,通过编造身份、剧本售卖假古董并承诺高价回收,诱骗消费者付款后销号逃逸[1][3] - 骗局涉及金额巨大,单个案例中40多位受害者受骗总金额超千万元,最高单笔被骗200多万元[1][6] - 诈骗手法包括:冒充知名企业(华润集团、中邮集团)、虚构国家政策支持、以"抵税"为名收取高额"保管费"等[3][6] 诈骗运营模式 - 诈骗团伙采用多平台流窜作案模式,通过开小号反复行骗,同一团伙在不同平台继续诈骗相同受害者[16][18] - 直播账号采用"无限转生"策略,得手后以各种理由拖延至平台售后期限失效,然后销号并注册新店继续诈骗[18] - 商品链接使用"学习用品""档案袋"等规避监管的名称,直播时避免使用"古董""珠宝"等关键词[9][12] 受害者特征与影响 - 受害者以老年人为主,存在深陷骗局不自知、得知真相后致病、隐瞒家人独自还债等情况[1][12] - 典型案例显示:一位高中生因母亲被骗30多万元而休学,专职帮助其他受害者维权[3][6] - 另一位受害者家属反映,老人被骗十几万元购买300多单假古董,发现后诱发脑出血导致瘫痪[12][13] 平台监管问题 - 平台算法精准推送同类诈骗直播间,导致受害者反复受骗[19] - 平台提示标识过小(如"虚构剧情"提示),老年人难以注意[10][19] - 私域直播平台(微乐播、微赞)成为重灾区,缺乏正常退货退款通道,资金直接进入商家账户[20] - 平台售后机制存在漏洞:3个月订单有效期限制、虚拟货币退款门槛过高、账号限制解除流程不合理[12][13][14] 维权难点 - 投诉立案率低:商家多注册在偏远地区或虚拟注册,12315平台因无法联系商家而不予受理[7][8] - 退款成功率不足10%,能追回30%金额已属"幸运",典型案例显示30万元仅退回3万元[7] - 取证困难:直播内容转瞬即逝,商家销号后难以追踪,需收集交易记录、直播录屏等多方面证据[21] 法律与监管框架 - 根据《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负有法定责任[15] - 平台以"保证金不足""订单超期"等理由拒绝退款涉嫌违反《民法典》关于3年诉讼时效的规定[15] - 2021年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平台需履行审核、监测、赔付等义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