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

搜索文档
“狗都不干”的团播运镜师,意外带火一个直播新赛道
虎嗅· 2025-07-10 10:10
团播运镜师行业现状 - 团播运镜师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直播展示工作过程成为新流量入口,最高同时在线观众超4万人,流量是主舞台的20倍[8][9][12] - 行业体力要求极高,设备重达6-8斤,月休普遍不超过4天,女性从业者占比极低且留存困难[19][29][36] - 薪资结构为"底薪+打赏提成",新人入行首月薪资仅1600元,头部运镜师底薪可达1.6万-2万[25][33][39] 头部运镜师案例 - 账号"暴力舟舟"以反差人设走红,结合娃娃领服饰与暴力运镜风格,形成独特内容吸引力,单条切片获14万点赞[10][20][22][23] - 采用独立运营模式,账号归属个人而非公会,管理员来自粉丝群,助理由师父团队支持[24] - 工作强度极大,单日最高带4个团拍摄超6小时,曾连续直播12小时,导致膝盖积液等职业病[33][34][36] 行业商业模式 - 运镜师直播间成为团播引流新渠道,部分直播间流量反超主舞台,形成"第三视角直播"内容形态[43][44][45] - 头部运镜师构建矩阵化运营,通过统一命名格式(如"暴力+昵称")和直播间PK实现互相导流[47][49] - 培训业务需求激增,某培训机构7月前三期课程迅速报满,同时拓展人才推荐等衍生服务[54][55]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团播组合超7000个,但专业运镜师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关键因素[54] - 运镜师职业路径多元化,从单纯技术岗位向内容创作、教学培训转型[51][52][56] - 行业形成标准化培训体系,3天速成课程收费3000元,重点培养音乐节奏感与镜头设计能力[27][30][55]
14条内容规范互联网平台税收秩序
长江商报· 2025-06-25 07:13
平台经济税收监管新规 - 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14条内容,旨在规范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提升税收管理效能,保护纳税人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1] - 新规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于季度终了的次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上季度收入信息[2] - 通过扣缴申报、代办申报已填报或政府共享可获取的涉税信息可免于重复报送,减轻企业负担[3] 行业偷税漏税现状 - 2024年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查处169名网络主播,累计追补收入8.99亿[1] - 2021年头部主播薇娅因偷逃税6.43亿、少缴税款0.6亿,被追缴税款及罚款合计13.41亿[1] - 现行税收监管对平台经济高流动性、高虚拟化特征存在盲区,缺乏具体法律依据[2] 新规实施影响 - 逾期不改正的罚款2万-10万,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并罚款10万-50万[3] - 税务机关需提供安全报送渠道、便捷接口服务和政策解读咨询[3] - 有利于健全平台经济治理机制,为合规中小微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2] 行业发展趋势 - 直播行业结束"野蛮生长"阶段,转向合规化与专业化发展[2] - 新规将推动线上线下税收环境统一,促进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2][3]
【民生调查局】少女休学为母讨30万骗款,记者调查直播间“古董骗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23:07
直播平台古董骗局现状 - 直播平台存在大量"古董骗局"账号,通过编造身份、剧本售卖假古董并承诺高价回收,诱骗消费者付款后销号逃逸[1][3] - 骗局涉及金额巨大,单个案例中40多位受害者受骗总金额超千万元,最高单笔被骗200多万元[1][6] - 诈骗手法包括:冒充知名企业(华润集团、中邮集团)、虚构国家政策支持、以"抵税"为名收取高额"保管费"等[3][6] 诈骗运营模式 - 诈骗团伙采用多平台流窜作案模式,通过开小号反复行骗,同一团伙在不同平台继续诈骗相同受害者[16][18] - 直播账号采用"无限转生"策略,得手后以各种理由拖延至平台售后期限失效,然后销号并注册新店继续诈骗[18] - 商品链接使用"学习用品""档案袋"等规避监管的名称,直播时避免使用"古董""珠宝"等关键词[9][12] 受害者特征与影响 - 受害者以老年人为主,存在深陷骗局不自知、得知真相后致病、隐瞒家人独自还债等情况[1][12] - 典型案例显示:一位高中生因母亲被骗30多万元而休学,专职帮助其他受害者维权[3][6] - 另一位受害者家属反映,老人被骗十几万元购买300多单假古董,发现后诱发脑出血导致瘫痪[12][13] 平台监管问题 - 平台算法精准推送同类诈骗直播间,导致受害者反复受骗[19] - 平台提示标识过小(如"虚构剧情"提示),老年人难以注意[10][19] - 私域直播平台(微乐播、微赞)成为重灾区,缺乏正常退货退款通道,资金直接进入商家账户[20] - 平台售后机制存在漏洞:3个月订单有效期限制、虚拟货币退款门槛过高、账号限制解除流程不合理[12][13][14] 维权难点 - 投诉立案率低:商家多注册在偏远地区或虚拟注册,12315平台因无法联系商家而不予受理[7][8] - 退款成功率不足10%,能追回30%金额已属"幸运",典型案例显示30万元仅退回3万元[7] - 取证困难:直播内容转瞬即逝,商家销号后难以追踪,需收集交易记录、直播录屏等多方面证据[21] 法律与监管框架 - 根据《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负有法定责任[15] - 平台以"保证金不足""订单超期"等理由拒绝退款涉嫌违反《民法典》关于3年诉讼时效的规定[15] - 2021年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平台需履行审核、监测、赔付等义务[20]
1222万大学生毕业,与2000万直播人才缺口
吴晓波频道· 2025-06-08 23:46
就业市场现状 - 2024年预计有1222万名大学生毕业,同比增长43万人[3] - 中核集团收到1196273份简历,录用比例达150:1,反映职场竞争激烈[4] - 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5.8%,25-29岁为7.1%,30-59岁为4.0%,连续两月下降[5] 行业人才缺口 - 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缺口接近3000万,家政服务业超2000万,ICT行业超2000万[10] - 直播行业缺口达1941.5万,预计2025年缺口近2000万[10][13] - AI人才缺口超1000万,养老护理1000多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10] 直播行业分析 - 2024年1-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占电商行业增量80%[13] - 杭州直播行业带动就业超100万人,主播与从业者比例约为1:20[16][17] - 抖音电商新增带货达人528万,同比增长74%,总销售额增长43%[12] 城市直播发展 - 杭州有近5万主播,直播企业超5000家,带动就业100万[16] - 深圳计划2025年直播电商销售额超3000亿,占社零总额28.2%[24] - 上海目标2026年直播电商零售额达6000亿,占社零总额33%[25] 直播品类与趋势 - 女装、美容护肤、男装、翡翠为当前四大带货品类[33] - 户外运动用品增长65.4%,二手3C数码增长102.9%[34] - 品牌自播占比提升,户外登山、大家电、运动鞋品牌自营超达人直播[35] 直播经济影响 - 疯狂小杨哥2023年产值超300亿,纳税4.5亿[30] - 直播电商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85.3%,2024-2026年预计降至18%[38][40] - 低线城市直播产业兴起,内蒙古、上海、天津产业带商家增速领先[37]
超短裙“摇胸”、CP贴身热舞!直击MCN诱导下的低俗团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31
行业现状 - 流量经济盛行导致部分MCN机构为逐利不择手段 包括操控网络水军 炮制谣言 批量生产低俗内容 [2] - 团播作为新兴直播形式 常通过擦边舞蹈等软色情内容畸形引流 诱导观众打赏 部分直播间单夜入账达350万元 [4] - 行业存在标准化擦边操作 包括暴露服装 性暗示舞蹈动作 湿身诱惑等互动设计 某案例显示观众打赏可触发主播湿身环节重复上演 [5] 商业模式 - 团播采用多人协作模式 配备主持人控场 包含团体表演 个人表演 PK互动等环节增强参与感与打赏意愿 [4] - MCN机构系统性设计低俗内容 包括制定擦边话术清单 3分钟诱导打赏流程 并对主播进行擦边技巧培训 [8] - 部分机构通过卖CP引流 如安排男主播赤裸上身热舞 使用皮带等道具表演 相关环节出现时用户留言量激增 [6] 机构行为 - MCN机构深度参与内容策划 涉及编导 运镜师 灯光师等岗位 部分账号主页直接标注所属机构信息 [8] - 典型案例显示机构强迫主播进行性暗示表演 包括贴身热舞等 违约需支付高额赔偿金 [8] - 抖音某案例中机构操纵11个账号发布低俗内容 最终被平台采取禁言 暂停营利权限等处罚措施 [9] 监管动态 - 中央网信办将打击低俗团播列入2025清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 [3] -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规定 明确禁止MCN机构组织账号实施宣扬低级趣味等12类行为 [11] - 专家建议MCN机构需承担内容合规审查责任 违规将面临行政处罚及平台黑名单等措施 [11] 行业影响 - 低俗内容导致直播行业与擦边标签绑定 损害行业形象 影响长远发展 [10] - 未成年人作为主要用户群体 可能因低俗内容产生审美认知扭曲与模仿行为 [10] - 部分机构通过刷量买粉制造虚假流量 干扰平台算法推荐机制 [10]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价格传导机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价格作为市场运行核心信号,其传导效率直接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配置效率,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失灵现象[1][2] - 我国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2023年3月起CPI持续在1%低位徘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造成压力[2] - 传统货币供给、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对当前低物价解释力不足,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新影响因素[3] 价格循环三大堵点 数字经济要素定价失衡 - 数字化转型使制造业营业总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4年14.1%[6] - 审计行业费用降幅超50%,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30%,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成本未在财务核算中显化[6][8] - 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价挤压中小企业利润,销售端数字化快于生产端导致成本传导受阻[7] 社会服务业价格机制滞后 - 社会服务在CPI权重达25%,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普惠属性定价偏低,市场化供给不足[9][10] - 高质量教育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事业单位主导供给导致价格未能反映真实供需[9] 线上销售价格乱象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升至27%,平台低价竞争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1]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商家通过返利补贴规避低价倾销监管[12] 畅通价格循环四大举措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建立联合体,解决"不会转不敢转"问题[15] - 加速数据资产入表,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制度,使成本与收入匹配[16] 服务业价格市场化 - 放宽外商独资医院定价权限,健全服务业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17] - 水电气改革以居民端保本微利、非居民端合理盈利为原则[18] 线上销售监管强化 - 制定直播电商低价倾销审查标准,试点"沙盒监管"容错机制[19][20] - 规范平台流量分配算法,减少对过度低价商品的流量倾斜[20] 价格监管体系升级 - 建立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对接平台数据实现智能预警[22] - 重点整治"全网最低价"话术,将不正当定价纳入企业信用记录[22]
系统推进平台经济领域信用监管刻不容缓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02
平台经济信用建设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1] - 政策强调需与法治监管、智慧监管形成合力,以"依法监管、敏捷监管"为核心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1][7] 直播行业信用乱象及监管重点 - 直播行业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售假、偷税漏税等三大典型失信行为,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 - 《意见》特别点名网络主播、自媒体、MCN机构为信用监管重点对象,要求纳入统一信用记录管理 [2][3] 信用分级管理机制设计 - 提出A级(诚信)、B级(正常)、C级(风险)三级分类标准,依据历史交易数据、用户评价、违规记录等维度动态评分 [3] - A级商户可获流量倾斜、广告优惠等激励,C级商户将面临限流、降权甚至跨平台联合封禁 [4] - 平台需运用大数据算法构建动态评分体系,同时防范信用分级可能引发的不公平竞争风险 [3][4] 跨平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 当前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技术壁垒,以及央地管理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 [5] - 由国家发改委、央行牵头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明确交换范围、格式及安全要求 [5] - 采用联邦计算、数据脱敏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平衡信息互通与隐私保护 [6] 失信联合惩戒与退出机制 - 建立统一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通过API接口实现跨平台信用记录实时更新,防止"换平台洗白" [7] - 严重失信企业退出时需审查未履行责任,同时设置信用修复通道避免"终身失信" [8] 监管与自律协同路径 - 建立实名注册+信用认证的准入机制,对MCN机构实行备案制 [9] - 运用AI技术实时监控内容,建立平台间数据互联的惩戒联动机制 [9] - 行业协会推动签署信用公约,建立行业信用评分标准强化自律 [10]
刘畊宏突发!被强制下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3:42
直播事件 - 刘畊宏在4月1日晚直播时因cos海王被强制关播 理由为"丝袜破洞、穿着诱惑" 其本人发文质疑审核标准并晒出直播穿着照片[1] - 直播期间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 刘畊宏强调其直播间已持续传播健康正能量近4年[1] - 网友对服装提出质疑 刘畊宏回应称紧身服装适合跳操 并解释奇异装扮是为增加新鲜感吸引观众关注健康[7][8] 职业发展轨迹 - 刘畊宏1972年出生 曾通过亲子综艺获得关注 但近年作为艺人热度下降[9] - 2021年末签约无忧传媒 初期尝试直播带货未获成功 后转型健身直播获得明显关注度提升[9] - 此前直播中因"衣着不当"被强制断播 次日穿羽绒服直播登上热搜 推动健身直播进一步破圈[11] 粉丝与流量数据 - 2025年2月与无忧传媒解约 近期直播观看量100-200万人次 仅为巅峰时期4476万人次的1/20[15] - 带货账号"刘畊宏健康来了"场均观看8.8万人次 场均销售额7.5-10万元 30日总销售额250-500万元[15] - 抖音账号累计掉粉1189.6万 从巅峰7003.5万降至6099.9万 刘畊宏表示将持续掉粉并计划在6000万粉丝时庆祝[24][27] 近期直播表现 - 2月16日直播观看人次110.4万[23] - 2月18日直播观看人次132.9万[21] - 2月20日直播未显示具体观看数据[19] - 2月23日直播观看人次105.6万[17]
凉凉,她被禁言!曾称一天躺赚3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12:57
网红顾茜茜事件核心分析 账号禁言与收入争议 - 顾茜茜抖音账号因违反法律政策被禁言 快手微博等平台被禁止直播 [1][2] - 自曝单日抖音橱窗成交金额116万元 佣金30.32万元 近七日两平台成交额分别为1039.05万元和894.29万元 [3] - 相关话题日收入超30万引发争议 直播回应称收入为辛苦钱 "啥也不干"言论系气话 [4] 商业版图扩张 - 担任8家企业法定代表人 其中7家存续 4家企业股东 6家企业高管 [6] - 2024年新成立4家文化传媒公司 注册资本均为10万元 持股比例80%-90% [7] - 全资控股青岛顾茜茜生物技术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成功注册"GUXIXIBIOTECH"日化用品商标 [8] 行业收入结构 - 星图报价显示其视频广告报价:1-20秒43600元 21-60秒51200元 60秒以上57600元 [9] - 头部主播带货分成比例:个体主播30% A/B级工会30%-40% S级工会40%-55% [12] - 行业数据显示仅13.7%主播月收入超8000元 31%主播月收入低于3000元 36.9%低于1000元 [12] 行业对比案例 - 抖音网红樊小慧2023年12月个税收入达3400万元 [11] - 快手主播辛巴双11单场直播GMV达64.1086亿元 [11] - 头部主播与新人收入差距显著 月入百万者凤毛麟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