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沙家浜》

搜索文档
双拥铸就钢铁长城
苏州日报· 2025-08-31 07:24
历史传承与精神内核 - 沙家浜部队源于1939年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芦苇荡中形成的"芦荡火种",铸就"一心向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热爱人民"的精神内核 [1][3] - 部队在1940年11月发展至3000余人,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6师18旅,成为华中抗日重要力量 [3] - 历经战火洗礼,部队跨长江创建苏中抗日革命根据地,转战华东中原建立功勋,经过多次编制调整仍保持旗帜传承 [4] 军民共建与荣誉成就 - 1998年荆江抗洪期间"沙家浜团"立生死状誓保大堤,常熟市政府通过央视报道重新与部队建立联系并赴湖北慰问 [5] - 沙家浜连获5次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0次,副团长杨龙兴曾获"雷锋式干部"称号 [5][8] - 京剧《沙家浜》成为集体记忆经典符号,官兵通过艺术形式传承精神,士兵平安在西北驻训中体现顽强作风 [6][7] 双拥工作体系与成效 - 常熟构建覆盖43个部门、14个镇街、349个村(社区)的双拥组织网络,形成"党政主导、军地协同、全域联动"格局 [9] - 近10年沙家浜镇向部队输送56名青年,出资25万元建设连史馆,实现随军家属100%安置及现役子女入学绿色通道 [9] - 民间拥军力量包括200多家企业组成的爱国拥军联合会、30年送菜的徐阿婆、免费理发超万人次的阿苏及360位"常熟妈妈" [9][10] 资源投入与社会效益 - 常熟市慈善总会"关爱现役军人家庭项目"帮扶117户困难军属,"情系边海防"寄出500余慰问包,"军娃成长计划"投入380万元 [10][11] - 驻常熟部队参与抢险救灾27次,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2022年台风中转移群众46人 [11] - 常熟于2024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形成新时代双拥工作示范样本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