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剧课程
icon
搜索文档
经费紧张、师资短缺、场地受限,社区老年大学如何持续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2:14
社区老年大学需求与现状 - 老年人对"老有所学"需求日益增长,社区老年大学成为银发群体点亮晚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人气颇高[1] - 南新园社区老年大学新学期报名人数超过180人,甚至有居民跨越数公里赶来上课[7] - 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21%,老年人渴望通过学习丰富精神世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13] 社区老年大学运营模式 - 课程设置丰富,每周二至周五开设国画、合唱、书法、西画、京剧、工笔、舞蹈等课程[7] - 学费极具吸引力,书法、国画、西画等课程一学期仅收60元,京剧、舞蹈、合唱等课程免费[8] - 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默默耕耘21年,累计培养了4000余名学员[8] 社区老年大学面临困境 - 普遍面临经费紧张、师资短缺、场地受限等现实困境[1] - 每年运营成本约七八万元,学费收入仅能覆盖材料费,运营开支全靠社区党群服务经费补贴[9] - 教师每月仅获400元补贴,课时费约100元/次,远低于市场培训机构数百元的报酬水平[9][10] - 缺乏独立教学场地,只能借用居委会会议室开展教学,导致部分课程因场地有限而停办[12] 社区老年大学创新探索 - 通过"向内挖掘能人"方式缓解师资不足,邀请社区内具备专业特长的居民走上讲台[14][15][18] - 通过"向外链接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延庆区职业学院签订共建协议,选派教师"送学上门"[17][22] - 建立居民自治模式,设立班委让有经验的学员担任班长,负责课堂管理和组织工作[20] - 搭建成果展示平台,与首都图书馆等合作举办书画展,组织学员参与文艺演出[22] 社区老年大学社会价值 - 不仅是老年人培养兴趣的课堂,更是社区凝聚人心、激活基层治理活力的"纽带"[23] - 培养了一批社区文艺骨干,积极投身社区活动、促进邻里和谐,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14] - 学员通过学习实现了艺术梦,作品多次参展并成功售出,个人审美和心态得到提升[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