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口三角警示牌
icon
搜索文档
法治赋能,“照亮”民企“出海”路
人民网· 2025-08-24 09:12
法律框架与司法保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 是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1] -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印发指导意见 从五方面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 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司法审判中落实落细[1] 典型案例与裁判规则 - 浙江常山县法院审结一起国际货物买卖纠纷案 涉及西班牙公司与浙江公司因出口三角警示牌质量标准争议(欧盟标准与中国国标) 货款纠纷达100万元[1][3] - 法院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进行裁判 首次参考CISG咨询委员会第19条意见 基于"合理质量标准"认定货物符合商业用途 驳回原告索赔诉请[3] - 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7月31日发布的12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为类案裁判提供借鉴[2][3] 企业支持与服务机制 - 常山法院自2023年集中管辖衢州市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 构建全链条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为全市1500余家外贸企业护航[4] - 推出"法企面对面"活动 联合衢州市贸促会、常山县工商联直击企业涉外经营难题 包括质量异议应对、延迟发货责任、托收付款风险等[4] - 提供"三诊"服务:在线法律风险诊断工具累计响应需求185次 专项诊断发放50余份定制化《企业法律风险诊断报告》 专家诊联合攻关复杂涉外法律问题[4][5] 国际合作与风险防控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4] - 法院推进商事纠纷案例库、经贸预警信息库、涉外商法专家库"三库"建设 纳入审判专家至衢州市小微企业公益法律服务专家智库 构建"队伍共建、案件共办、资源共享"多元解纷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