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评估导则

搜索文档
重磅突发!国家能源局重新修订红、黄、绿区标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8-25 13:42
政策背景与目的 - 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旨在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1] - 该文件为行业标准修订版(DL/T 2041-2025),替代2019年版,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计算及可开放容量评估 [1][10]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 - 更改适用范围,明确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并覆盖110kV电压等级、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0MW的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 [1][10][12] - 增加系统级承载力计算技术要求,通过时序生产模拟仿真计算省级行政区或电力调度独立控制区域承载力区间 [5][8][16] - 增加设备级承载力计算技术要求,计算220(330)kV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变压器承载力区间,基于反向负载率不越限条件 [5][8][15] - 增加承载力计算结果校核技术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校核系统级与设备级承载力结果 [5][8][20] - 将"电网承载力等级划分"更改为"可开放容量评估及等级划分",并更新短路电流、电压偏差、谐波校核内容 [5][8][25] - 增加承载力提升措施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级和设备级提升方法 [5][8][36] - 增加附录"省级行政区或电力调度独立控制区域承载力计算流程",删除旧版附录"数据要求"和"评估图表示例" [6][8] 术语定义更新 - 新增"分布式电源承载力"定义,分为系统级承载力(行政区或调度区域最大装机容量)和设备级承载力(变电设备供电范围最大装机容量) [12] - 新增"新能源利用率"定义,为新能源实际发电量与可用发电量的比值 [13] - 新增"分布式电源可开放容量"定义,指除已并网和已备案外可新增接入的装机容量 [14] - 更改"反向负载率"定义,明确功率流向判断标准(低电压等级流向高电压等级为反向) [14] - 新增"分布式电源最大出力系数"定义,为最大输出功率之和与额定输出功率之和的比值 [14] - 删除旧版"电网承载力""热稳定""公共连接点"等术语 [8] 承载力评估要求 - 系统级承载力计算以年度或电力系统设计周期开展,通过时序生产模拟仿真得出承载力区间,并分解至县级行政区 [16] - 设备级承载力计算以季度为周期,选取典型时刻(春季/秋季工作日午间)计算变压器承载力区间,公式涉及用电负荷、电源出力、灵活调节资源等参数 [17][23] - 承载力校核遵循局部服从整体原则,当设备级承载力上限小于系统级下限时需重新分配 [20][22] - 可开放容量评估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原则,按县级行政区、220(330)kV、110(66)kV、35kV、10kV变压器逐级开展 [25] 可开放容量等级划分 - 县级行政区评估等级分为绿色(Cs₂min>0)、黄色(Cs₂min≤0且Cs₁min>0)、红色(Cs₁min≤0),对应备案预警和并网暂停措施 [28][29] - 变压器评估等级类似,但增加上级评估等级为红色时自动判定为红色的条件 [33][34] - 可开放容量计算需扣除已并网和已备案装机容量,公式明确区间计算方法 [25][26][27][30][31] 承载力提升措施 - 系统级提升措施包括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提升负荷发展水平、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新型电力储能和火电灵活性改造 [36] - 设备级提升措施包括建设新型电力储能、汇流升压接入、线路切改、设备扩容、加装分布式电源联切安控装置 [36] - 措施需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6] 评估流程与计算模型 - 附录提供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承载力评估流程图,涵盖从典型时刻确定到可开放容量等级评估的全过程 [38][39] - 省级行政区承载力计算需建立全年时序生产模拟仿真模型,选取新能源利用率设定值(地方政府目标),并以已并网装机容量为基础场景计算 [4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