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高考志愿新变化:填报志愿注意啥?
新华社· 2025-06-26 22:34
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 - 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形式,考生自选三门科目参加考试 [2] - 多数省份采取院校专业组报考模式,高校将选科一致的专业或专业类放在同一组内让考生填报 [2] - 院校专业组招生模式对选科要求更精准,不同组别分数线差异较大,调剂范围缩小 [2] -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起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3] 新增专业与新设高校趋势 - 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 [4] - 新增专业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如区域国别学、海洋科学与技术、智能分子工程等 [4] - 浙江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计划较去年分别增加38%、28%、11% [4] - 华东理工大学扩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学科招生规模,新增双学士学位项目 [4] - 教育部同意设立多所本科学校,如大湾区大学、西藏农牧大学、吉林化工大学等,地域分布广泛 [5] 志愿填报策略与建议 - 考生应关注组内专业,确保所有专业均可接受,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2] - 按"冲稳保"合理分配志愿,避免扎堆热门组导致滑档 [2] - 考生应提前研读高校招生文件和信息,了解招生计划、章程及往年录取信息 [3] - 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提供志愿筛选服务,参考历年录取情况、就业状况等数据 [6] - 填报志愿应遵循"以成绩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原则 [6] - 考生可通过心理测评、专业匹配度分析等进行自我评估与探索 [7] - 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显著扩大 [7] - 高中阶段应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驱力,明确职业目标 [8]
《全球中国: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探索》新书在京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3:33
新书发布与学科建设 - 《全球中国: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探索》由华侨大学吴小安教授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系统梳理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范式 [1] - 书籍分为"跨学科的探索""历史学的探讨""圆桌讨论与个人访谈"三部分,涵盖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1] - 区域国别学的目标是培养"懂语言、通国别、精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全球南方与中国的互动研究 [1] 学科发展与政策支持 - 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被纳入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可授予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学位 [1] - 2025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9种专业,包括区域国别学 [1] - 学科设立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 [2] 学术价值与研究特色 - 华侨大学以"华侨华人"为独特视角,体现该校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术积淀 [2] - 该书成为区域国别与国际问题研究、跨国家与跨地区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 [2]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学科建设与中国视角的学术实践 [2]
今年教育部增列29种新专业
快讯· 2025-06-25 16:49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29种专业,专业总数达845种,覆盖93个专业类 [1] - 新目录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 [1] 新增专业方向分类 - **国家战略服务类**: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 [1] - **科技前沿类**: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 [1] - **市场需求适应类**: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 [1] - **人工智能赋能类**: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