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技术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高考志愿新变化:填报志愿注意啥?
新华社· 2025-06-26 22:34
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 - 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形式,考生自选三门科目参加考试 [2] - 多数省份采取院校专业组报考模式,高校将选科一致的专业或专业类放在同一组内让考生填报 [2] - 院校专业组招生模式对选科要求更精准,不同组别分数线差异较大,调剂范围缩小 [2] -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起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3] 新增专业与新设高校趋势 - 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 [4] - 新增专业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如区域国别学、海洋科学与技术、智能分子工程等 [4] - 浙江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计划较去年分别增加38%、28%、11% [4] - 华东理工大学扩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学科招生规模,新增双学士学位项目 [4] - 教育部同意设立多所本科学校,如大湾区大学、西藏农牧大学、吉林化工大学等,地域分布广泛 [5] 志愿填报策略与建议 - 考生应关注组内专业,确保所有专业均可接受,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2] - 按"冲稳保"合理分配志愿,避免扎堆热门组导致滑档 [2] - 考生应提前研读高校招生文件和信息,了解招生计划、章程及往年录取信息 [3] - 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提供志愿筛选服务,参考历年录取情况、就业状况等数据 [6] - 填报志愿应遵循"以成绩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原则 [6] - 考生可通过心理测评、专业匹配度分析等进行自我评估与探索 [7] - 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显著扩大 [7] - 高中阶段应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驱力,明确职业目标 [8]
今年教育部增列29种新专业
快讯· 2025-06-25 16:49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29种专业,专业总数达845种,覆盖93个专业类 [1] - 新目录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 [1] 新增专业方向分类 - **国家战略服务类**: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 [1] - **科技前沿类**: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 [1] - **市场需求适应类**: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 [1] - **人工智能赋能类**: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1]
新增本科专业怎么选 院长手把手带你看懂新专业
环球网· 2025-05-14 11:13
教育部2024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强化对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响应[1] - 新增专业包括海洋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健康与医疗保障、低空技术与工程等[1][3][4][6][16] 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 - 同济大学整合原有专业设立新专业,培养兼具海洋科学和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3] - 专业注重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强化科学与技术融合,解决海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3][11] - 回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培养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11][12]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 - 重庆邮电大学设立该专业应对产业人才短缺,成渝地区2025年电子信息集群规模将突破2.2万亿元[4][5] - 2025年全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0万,年毕业生仅3万余人,就业率近100%且薪资竞争力强[8][9] - 培养擅长制造技术、精通工艺、掌握设备操作的高素质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5][17][18]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 - 北京科技大学设立国内首个交叉工程类该专业,设置可持续材料和低碳冶金方向[6][13] - 未来5-10年"双碳"人才需求将井喷,仅冶金等行业需求就达百万人量级[9][13] - 实施本硕/本博贯通培养,毕业生可进入碳交易所、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9][13][14]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 北京理工大学设立该专业服务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预计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5][7][16] - 专业涉及飞行器设计、导航控制、交通管理等领域,人才缺口巨大[5][16] - 规划2024-2027年进入国内优势地位,2030-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7][16] 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 - 重庆医科大学设立该专业应对老龄化挑战,创新"校企合作、知行合一"培养模式[6][14] - 融合医学、管理学和保险学,培养懂健康管理、精医疗保障的复合型人才[6][14] - 毕业生可从事医保管理、健康保险核保理赔、政策开发评估等工作[15]
高校专业调整,学生选择应更理性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0:42
高等教育专业调整趋势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撤销、调整专业点达3424个,29种新专业亮相,调整力度前所未有[1] - 教育部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为重点领域开通专业设置"绿色通道"[1] - 专业调整直接呼应国家发展战略,如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响应"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部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对接"双碳"目标[2] 市场导向型专业发展 -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近五年在"双一流"高校新增41个,全国含"智能""智慧"字眼的专业十年新增2146个,其中70%集中在最近五年[2] - 2025年春招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显示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高度联动[2] - 传统文科专业通过交叉转型焕发新生,如"计算金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复合型专业兴起[3] 高等教育生态变革 - 学科边界趋于模糊,高校需打破传统壁垒加强交叉融合,新专业普遍涉及多学科领域[3] - 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实践性增强,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以提升学生实操能力[3] - 高校需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应立足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专业建设[4] 专业选择逻辑重构 - 学生需警惕"热门专业陷阱",历史表明短期热门可能转为长期过剩[4] - 理性决策框架应基于个人兴趣、能力特质与职业规划的三角匹配,而非就业风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