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琴
搜索文档
口弦琴,塞上江南的千年古音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非遗传承与保护 - 公司核心人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1988年起投身于口弦琴等宁夏民间乐器的保护工作[2] - 采风过程艰辛,曾耗时大半个月工资雇车进山寻访艺人,并持续十余年进行田野调查[2] - 初期面临技艺几近绝响的困境,会制作的老艺人相继离世,相关资料寥寥无几[2] 技艺创新与研发 - 公司在复原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成功将竹口弦琴与铁口弦琴结合,通过改良琴体结构使音色更丰富、造型更精美[4] - 团队已研制口弦乐器上千把,并复原宁夏地域性传统乐器三大类百余件,包括泥哇呜、篦子口弦、单弦琴、桦树皮鼓等[4] - 公司与传承人后代合作,成功复刻陕西石峁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绳振式骨制口弦琴,该琴厚仅1-2毫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绳振式自体发声结构[4][5] - 复原古乐器时注重使用原始技艺,依次尝试马骨、鹿骨、牛骨等材料,制作过程避免使用机械类工具[4] 文化传播与国际化 - 公司通过国际舞台展示非遗技艺,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小屋"演出,引发外国观众浓厚兴趣[3] - 技艺展示足迹遍及亚非欧,曾在西班牙孔子学院等场所进行教学演示,使国际观众沉浸于传统旋律[3] - 复刻的石峁口弦琴结构与现代乐器高度相似,为研究中华音乐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5] 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面临传承人老龄化挑战,会弹奏的妇女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对传统乐器兴趣不足[3] - 传承人后代已成长为重要助力,不仅能制作造型独特的口弦琴,还协助完善了口弦琴记谱体系[2] - 工作室积累了大量采风笔记和设计手稿,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传承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