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玉龙推动风貌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连片保护激活古村动能(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10-07 05:56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 - 玉龙县以“突出重点、集群保护、连片发展”为理念,推动风貌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2024年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1] - 全县有2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3个集中连片区,形成“三片多点”模式,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1][11] - 2024年玉龙县接待海内外游客2299万人次,同比增长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62% [11] 石头城村文旅发展 - 石头城村是元明时期古宝山州治所,屹立1300余年,因地形陡峭交通闭塞,传统石头建筑风貌保存完好,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 村落将“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写入村规民约,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停车场和完善电力系统等 [3][4] - 以虎跳峡、石头城为引擎,正加速形成集户外徒步、文化体验、建筑研学为一体的文旅融合体验区,年接待游客量快速增加 [3][4] 白沙村非遗技艺传承 - 白沙村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组成部分,拥有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传统制铜工艺” [4][7] - 政策支持非遗技艺传习所建设,开展普查建立数据库,并通过非遗进校园、研学体验活动为技艺传承提供新路径和市场空间 [7] - 非遗传承人和善均的小院成为游客体验点,来自成都的家庭年年带孩子学习打制铜器,实现活态传承 [7] 南尧村民宿与连片发展 - 南尧村利用闲置传统民居发展乡野旅居民宿,满足游客长期体验纯粹乡村生活的需求,其优势在于与周边村落业态互补联动 [9][10] - 村庄利用良好森林生态环境打造多条徒步路线,丰富拉市海片区旅游业态,游客停留为周边村落带来消费潜力 [10] - 玉龙县形成以拉市海为中心,各村突出特色,围绕生态康养、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居等方面整体提升的连片发展模式 [11]
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
人民日报· 2025-09-30 11:40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 就。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市场秩序关系到经营主体、从业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王建华介绍,为了维护健 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文化市场方面重点实施演出市场多部门、全链条综合监管,严格实行大型演出"实 名购票、实名入场",督导票务平台防范"黄牛"刷票。旅游市场方面重点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不合理低 价游、强迫购物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孙业礼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 文旅融合的溢出效应,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 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更加健全,新时代系 列艺术创作工程顺利实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产业 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 作用得到彰显。 2024年文化 ...
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 就。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产业 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 作用得到彰显。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 加1.3万家。旅游业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 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孙业礼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大亮 点。 提升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 有机融入旅游开发。 丰富了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文物游""非遗游""考古 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 有效发挥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乡村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非常明显,形成了浙江安吉余村、 湖南花垣十八洞村等经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 比2020年增长37.7%——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5:55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 就。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产业 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 作用得到彰显。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 加1.3万家。旅游业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 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孙业礼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大亮 点。 提升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 有机融入旅游开发。 丰富了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文物游""非遗游""考古 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 有效发挥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乡村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非常明显,形成了浙江安吉余村、 湖南花垣十八洞村等经 ...
从 “活下来” 到 “火起来” “京味文化” 新表达全球正当 “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21:55
从 "活下来" 到 "火起来" "京味文化" 新表达全球正当 "潮"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杨双月)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近年来在"京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中持 续发力,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创意转化、跨界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正成 为"京味文化"走向全国、对话世界的重要名片。 曹氏风筝。杨双月 摄 竹篾劈削间翻飞成型,画笔勾描中流转生韵,一只北京沙燕风筝的轮廓在指尖逐渐清晰。这是记者在位 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的曹氏风筝工坊内看到的情景。 曹氏风筝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其制作讲究"扎、糊、绘、放"四艺,拟人化的"扎燕"系列最具代表 性,如肥燕喻男、瘦燕喻女,造型神形兼备,色彩绚丽饱满。2006年,曹氏风筝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2011年升格为国家级非遗。第三代传承人马年礁表示:"我们不仅延续曹雪芹'以艺自养'的 公益理念,招收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传习技艺,还积极推动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国际舞台。" 在创新方面,曹氏风筝开发出书签、冰箱贴、丝巾、魔方等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 合,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资源库,开展线上直播与文化体验,实现"非遗+数字"双向赋能。近年 ...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海南日报· 2025-09-20 09:46
作为一门扎根海南的地方剧种,即便全程用海南方言演绎,琼剧不仅不会让观众感到理解隔阂,反 而因这份浓郁的地域特色更添独特韵味。 "一开始听海南方言确实需要适应几分钟,但很快就被紧凑的剧情、婉转的音乐勾住了注意力。况 且现场有字幕辅助,理解起来一点不费劲。" 浙江观众肖雯雯分享观剧感受,说这场演出彻底为她打开 了"戏曲新世界",期待有更多琼剧走出海南,让更多人看到这门艺术的精彩。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首次参评白玉兰奖、亮相中国戏剧节,搭建长三角与海南自贸港文化交流桥梁 海南日报上海9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9 月19日21时许,在上海市艺海剧院,一首松江童谣旋律渐歇,琼剧《黄道婆》落下帷幕。为期近两周的 琼剧《黄道婆》赴沪浙演出交流活动正式画上了句号。 9月7日至19日,13天,上海、浙江两地,170多位演职人员,4场演出,4场交流活动,站上白玉兰 奖、中国戏剧节两个重量级舞台。用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的话说,这是该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 模、长时间、意义深远的演出交流活动。 琼剧《黄道婆》是省琼剧院"三年磨一戏""十改剧本"的精良之作,编剧、导演、演 ...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赴湖南安化等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交流
南方农村报· 2025-09-19 22:33
新会陈皮行业协 会赴湖南安化等 地开展非遗保护 工作交流_南方 +_南方plus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内容。 近日,为提高非 遗保护传承水 平、加强新会陈 皮与安化黑茶产 业协同创新发 展,江门市新会 区新会陈皮行业 协会组织新会陈 皮炮制技艺、新 会柑茶制作技艺 等非遗传承人赴 湖南安化、长沙 等地调研学习。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一行与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胜夫合影。 新会陈皮炮制技 艺,是广东省江 门市新会区民间 世代传承数百年 的传统药材炮制 技艺,将当地特 产新会柑经开 皮、晒制、陈化 等程序,精心制 成新会陈皮。新 会陈皮药食同 源,入方和百 药、入膳调百 味、入茶增百 香。2021年,新 会陈皮炮制技艺 入选传统医药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江门市新 会区新会陈皮行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一行走进安化白沙溪茶厂调研。 新会陈皮行业协 会负责人关炳 华、党支部书记 潘华金,新会陈 皮炮制技艺市级 非遗传承人何根 旺、区级非遗传 承人梁健华,新 会柑茶制作技艺 区级非遗传承人 周咏莲、谭锦 尧、陈健荣以及 新会陈皮企业、 南方农村报社等 组成调研团,先 后赴安化黑茶博 物馆、安化县黑 ...
【咸阳】举办非遗剪纸创作大赛
陕西日报· 2025-08-20 08:25
非遗保护与传承 - 咸阳市"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剪纸创作大赛决赛在旬邑县落幕 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产生200多幅优秀作品 包括旬邑彩贴剪纸和单色剪纸 [1] - 20多名来自7个县(市、区)的选手参与决赛 作品紧扣主题展现咸阳乡村美景和群众幸福生活 [1] - 咸阳市以特色项目和创新传承为路径 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旬邑彩贴剪纸因参与人数多、作品多样、群众热爱度高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大赛是咸阳非遗保护成果的缩影 通过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挖掘传统技艺和推动创新发展 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 [1] - 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 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赋能作用 助力书写"美丽乡村 幸福家园"生动篇章 [1]
黎族船型屋营造文旅新空间
海南日报· 2025-07-21 10:42
船型屋保护与修缮 - 白查村共有87间船型屋 构成海南规模最大的黎族传统聚落[2] - 修缮工程涉及63间船型屋 使用当地茅草和藤条作为材料 预计下月完工[2] - 建筑采用"三柱六椽"结构 无需钉铆 依靠白藤捆扎 材料全部取自雨林[2] - 茅草屋顶需每4年更换一次 无人居住会加速破损[3] 文旅开发模式 - 白查驿站建筑面积1776平方米 包含民宿客房 黎族餐厅和手工艺展销馆[3] - 采用"屋外开发 屋内研学"模式 既保护老屋原貌又活化非遗手艺[3] - 海南黎苗家文旅集团负责驿站运营[3] - 计划活态复原生活场景 让村民回老屋酿酒织锦 提供沉浸式黎族文化体验[4] 技艺传承与发展 - 2009年村民迁出后船型屋加速衰败 2012年仅剩4位营造技艺传承人[3] - 东方市连续5年举办传承人培训班 传承人数量从4人增至23人[3] - 年轻学员需进山选材 学习编织3平方米草片 屋顶铺设需180多片草按S形交叠[3] - 已建立研学基地 由传承人担任导游 结合竹竿舞等文化展示活动[3] 旅游吸引力 - 作为东方市知名景点 吸引大量游客了解黎族居住方式与文化元素[3] - 船型屋群与雨林景观相映生辉 形成独特文化旅游资源[4] - 藤编 黎陶等非遗手艺通过文旅开发获得活化传承[3]
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以金融“切磋”千年玉 用服务“琢磨”非遗新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8:29
岫岩玉雕产业现状 - 岫岩玉位列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素有"古玉之光 万年瑰宝"美誉 [1] - 岫岩玉雕技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 20世纪末行业低谷期从业者不足百人 部分技艺濒临失传 [2] 金融支持措施 - 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玉石产业贷款 解决原料采购占款高 创作周期长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2] - 向非遗传承人马丽凤发放300万元贷款用于筹建艺术馆和采购优质玉石原料 [2] - 启动"千亿送贷"行动 走访800余家玉雕企业商户 累计投放贷款5000万元 [3] - 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快贷快用 对龙头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组合贷款 对园区商户给予利率优惠 [3] - 推出"玉文化赋能计划" 协助企业参展提升设计能力 推进"金融+文旅"模式 [4] 产业发展成效 - 单件玉雕作品最高售价达数百万元 河磨玉 岫岩花玉等特色品种价值持续攀升 [4] - 建立中国玉雕大师创意产业园 形成老匠人带新徒弟的传承机制 [4] - 玉雕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 盛轩崇雅等企业通过108万元信贷资金提升展品质量并入驻博物馆展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