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

搜索文档
在商业航天存储赛道打破海外垄断,这家成都公司拿下亿元融资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05 08:09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近亿元人民币,由成都科创投独家投资,此前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深创投等 [3] - 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宇航级存储技术研发中心落地及年产一万套宇航级SSD模组的智能工厂建设 [3] - 公司已启动A+轮融资计划,资金将聚焦于存算融合架构、星载分布式系统及介质可靠性三大方向的研究能力建设 [6]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专注航天器数据存储系统研发,解决工业级NAND闪存空间抗辐射加固、星间数据共享及空间数据结构化管理三大技术难题 [3] - 已形成从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存储模组到星载存储系统的全栈技术体系 [3] - 基于65nm工艺的宇航级SSD控制器已实现批产,应用于我国宽带互联网星座批产星、深空探测等近30项重要型号任务 [4] - 28nm工艺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计划于2025年完成流片 [4] - 自研星载存储系统AS3可实现最高1Pb容量、300Gbps读写速率,支持JPEG-LS实时压缩及AI预处理,可降低50%下行带宽消耗 [5] - SpaceFS分布式空间云架构可将卫星数据共享效率提升60% [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我国自2020年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后,低轨卫星建设加速推进 [3] - 国际电信联盟备案计划显示,我国需在2034年前完成约1.3万颗低轨卫星部署,其中"G60星链"远期规划达1.2万颗组网 [3] - 海通证券预测,2030年我国年发射量或达6000颗 [3] - 赛迪数据显示,全球在轨卫星总量可能突破5万颗,我国占比约25% [3] - 伴随大量遥感载荷增加,单日遥感数据量或达20TB量级,对存储系统的容量、可靠性及实时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 航天存储需在极端环境下保障数据零丢失,技术壁垒极高,核心芯片长期被3D Plus等外企垄断 [4] - 国内传统架构方案难以满足高轨/深空探测需求,卫星计算架构升级催生标准化存储需求 [4] - 当前国内仅少数企业涉足该领域,仍以"国家队"为主导 [4] 公司市场应用与客户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卫星互联网、深空探测等30余个航天器型号 [2] - 产品应用于国内大型通信卫星星座、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重大型号任务 [5] - 为长光卫星、银河航天、微纳星空等商业航天公司供货 [5] - 国际市场方面,产品已应用于东欧、中亚等地的遥感卫星,并加速拓展欧洲及东亚市场 [5] 团队背景 - 创始人朱荣臻博士毕业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曾在SST、INTEL、LSI等知名企业担任资深工程师,并在兆易创新担任NSG BU技术负责人 [6] - 研发团队主导过20nm以下制程存储控制器开发,具备十五年以上的航天工程实践经验 [6]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5%,涵盖FPGA、SSD硬件、固件、测试等领域 [6] 投资方观点 - 成都科创投集团表示公司拥有核心产品,具有硬核实力,此次投资将推动成都市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7] - 成都科创投集团将依托现有科创资源与产业优势,为公司提供投后赋能 [7]